鼓励创收。支出要由政府科学核定,给予保障,实行“核定收支,收支挂钩,超收上交,差额补助”的经济机制。在目前我国财政实力允许的范围内,公立医院有进有退。退到什么程度才能保障不退的公立医院能够实行“核定收支,收支挂钩,超收上交,差额补助”的经济机制需要通过科学测算,专家评估。(2) 现在进一步要问,从医院外部探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出了什么问题?我认为,从医院外部探讨,要披露财政部门和物价部门之间扯皮的问题。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市场通货膨胀。物价指数达到两位数。什么物价都在涨,就是医院的收费价格不许涨。卫生说,宾馆、饭店、理发、洗浴都调整收费价格,为什么就是卫生不许调整收费价格。物价局理直气壮地说,你卫生凑什么热闹。你有财政拨款,他们没有财政拨款。他们不调整就要倒闭,你的收费价格不调整不要紧,财政能够见倒不救吗?有困难财政解决。如果把财政也请来讨论,财政和物价也扯皮。找到政府领导,因为当时控制物价是政府迫切任务,财政扯皮扯不过物价。物价部门还有一个道理,叫做老项目老价格;新项目新价格。老项目就是过去就有的医疗服务收费项目,比如挂号费、住院费和手术费等等。这些项目一直就有,现在如果调整收费价格,就发生一个价格上涨的指数。影响物价部门的工作业绩。所以,坚决不能调整收费价格。新项目就是新采用的医疗技术项目。比如CT、核磁共振等等。过去没有这个项目。物价部门可以开恩,医院是补偿不足,要给调整收费价格的政策;这些新项目可以按照成本收费。甚至可以赢利。新制订的收费价格没有参照系,价格没有上涨。物价局的工作绩效不受影响。你看,物价局政府就是这样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谁说政府政策失灵,政府的政策灵得很。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医院收入增加,病人负担上升,资源严重浪费。到了90年代后期,市场需求不足,政府的责任是扩大内需,市场价格疲软,出现价格指数负增长局面。你让企业涨价,他也不涨。这时候物价部门想到医院。哎,照顾你们,可以调整医疗收费价格了。于是医院的收费价格开始调整,病人为了治病不能不听医师分付。信息不对称,医师要骗骗病人太容易了。于是医疗收费急遽上升。在一般市场一片疲软声中,医院一花独放,效益大增。最后一个药品价格虚高定价,也是物价局的政绩。药品虚高定价是药品加成率惹的祸。药品价格越贵越好卖。便宜的药品没有销路,真是天下奇闻。所以,要扭转医院的运行机制,必须全面调整医药收费价格体系。改变医师处方和药品消费的经济关系。你开一张处方100元的药,你付出的劳动和你开一张10000元的药所付出的劳动是相等的。凭什么开药费100元的处方只收15元加成费,而开药费10000元的处方却可以收1500元的加成费? 总之,调整药费收费办法,取消药品加成率收费法,实行处方费收费法,并且,使药费收入和医务人员收入脱钩,药费收入指标不得下科室不得承包到人,是转变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的合理措施。 前些日子,作者曾经撰文讨论我国看病贵的原因和对策,特别是讨论医疗费用守门人和政府监控责任问题,讨论了政府对医院不能给钱给政策所带来的危害。总之,只要在正确有效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正确有效的利用市场机制,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公立医疗机构市场化倾向,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绩效,完成医疗事业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健康发展的光荣任务。千万不要被那些鼓吹计划经济优越性的貌似有理的奇言怪论拖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康庄大道前进的步伐。
六 打破公立医院垄断纠正其运行机制市场失灵倾向
高强部长七一报告精辟指出,目前我国的医疗服务机构的90%以上为公立医疗机构,如此庞大的公立医院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存在很大矛盾。“手中无把米,叫鸡都不来”。由于财政投入很少,使相当多的公立医疗机构仅保留“公立”的外壳,内部运行机制却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这是图虚名而不求实效。 如何纠正公立医疗机构仅保留“公立”的外壳,内部运行机制却出现了市场失灵的倾向?我们认为,要采取两个手段,第一,是加大财政投入;第二,是减少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这里的焦点是公立医院精兵简政后继续保留公立医院地位的是那些医院?决定改制走国有民营、民营非医疗道路、民营营利性道路的分别是那些医院? 公立医院精兵简政选择不同类型的发展道路有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政府主导法。请来一批专家教授,确定调查样本和调查表,培养调查员,开展调查研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标准差标准误,卡方检验得出结论,提出配置标准,报告领导讨论,决定谁去谁留,就是吉林柳河模式、河南新乡模式、新郑模式;第二种方法,就是市场选择法。政府心中有数,就是不说,对所有的公立医院通通有偿转让拍卖。政府把国有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通通收回,然后让有偿转让后的医院公平竞争。政府选择那些核心竞争力强的优质高效低耗的医院实行收购兼并,加大政府投入,将其改造成为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公立医院。就是经过规范有序处理修订后的江苏宿城模式;第三种方法,就是政府主导下利用市场机制打破公立医院垄断。公立医疗机构继续保留“公立”的外壳,但是,政府保留改制的选择权,对其采取委托经营方式,同时取消政府保护伞。经过过渡期,对那些适合继续承担公立医院职能的医疗机构加大政府投入。江苏无锡苏州有希望发展成此模式。 在选择适宜的公立医院过程中要对所有的医疗机构一碗水端平。比如,东华医院和健宫医院虽然是民营医院,但是他们很优秀,核心竞争力强,政府也可以加以收购兼并。改组为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公立医院。如果协和医院表现不好,政府也可以加以拍卖。 目前,我国大量公立医院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负债累累,处于破产边缘。就是因为有政府保护才免于破产。而且,公立医院是政府预算单位,不符合破产法要求,只能够拍卖。拍卖有利于回收国有资本,包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拍卖回收的资本收购兼并重建优质高效低耗的公立医院。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异地盘活国有资本,通过人才和资本流动,使政府放下计划经济的沉重包袱,轻装上阵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卫生服务体系,迎接美好未来。市场买卖行为是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的优点和特点,考验领导人的智慧、胆略和勇气。 不过卫生部门一定要把钱看好,千万要防止财政部门摘你的桃子。现在是改革年代,千万要争取主动,如果不主动也会遇到半路杀出来的绿林英雄。比如说北京市社区一体化、事业单位投融资改革,已经把医院包括在内。国资委也已经开始采取主动,社保部门和民政部门还没有觉醒,外资还没有入门。大学也是一支利用卫生部门迟缓而积极主动扩张的力量。北大协和清华已经上马,奥运村医疗科技园区已经启动。市场经济是不留情面的,我倒担心有那么一天,卫生部门会被别人扒个精光。靠扣帽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靠实力地位,靠智慧、胆略和勇气。 总之,政府主导下利用市场机制打破公立医院垄断实现公立医院精兵简政走不同发展道路可以采取如下步骤:第一步,四个不变,委托经营:所有制不变;隶属关系不变;财政拨款基数不变;事业单位职工身分不变。与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或非企业单位签订医院委托经营合同对公立医院实行委托经营。第二步,政府收回公立医院保护伞,所有医院不问所有制、产权实现形式均可以参加争夺未来公立医院地位的竞争。一律公平竞争,暂缓实施分类管理政策,所有参加竞争的医院均可以拥有免税优惠(民营医院是否参加争夺未来公立医院地位的竞争自己做出选择提出申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