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基本经济
   中国带给全球经济的冲击效应分析      ★★★ 【字体: 】  
中国带给全球经济的冲击效应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23:03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总供给冲击

中国、印度等国家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这些国家被称作劳动力提供国(labour supply nations)使全球劳动力规模翻了几乎一倍(RICHARD FREEMAN的估计),而且由于这些国家的劳动力廉价而且由于生育率的减低需要时间(先不考虑老龄化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为全球经济体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供给,从总供给角度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因为充裕的劳动力供给形成了长期的总供给移动,在假设其他投入要素,如资本、技术不变的情况下,潜在产出水平会增大,如下图所示:


图中曲线为潜在产出曲线,当劳动供给水平从L0增加到L1时,曲线上对应点a移到b,从而使潜在产出水平从Y0提高到Y1。如果其他要素也增加,那么会形成新的生产函数,见上面一条曲线。




之所以中国和印度等国的人口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是拜经济全球化所赐,以前在经济学理论中假设劳动力不能自由移动,在新的国际经济框架下,由于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提供国家,实际上形成了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同等效果,而且因为流动,这些国家的劳动力价格在全球市场上仍保持在低水平,使劳动力的长期供给不受价格变动影响。 另外,中印等国快速的增长速度以及产出和进出口额在全球的份额的扩大,改变了其经济量对全球经济影响的权重,这些都被看作这一供给冲击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中国印度这样的国家积极参与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让世界相信这样的劳动力供给冲击将会长期存在,产生了相应的稳定预期。

总需求冲击

庞大的粗放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资源相对稀缺的中国对自然资源类产品,如生产原料和能源保持着不断上涨的需求,从而带动全球原料和能源市场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加工车间,为全球消费者提供的低价商品在市场上具有强竞争力,消费的促进,推动了此类商品的需求上升,同时进一步压低商品价格。中国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总需求方面的冲击体现在对普通商品价格压低和对原材料/能源价格的提高的决定性影响方面,这虽然会给一些国家经济带来冲击,如石油价格升高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但这种影响都是短期的,其他国家可以通过调节手段来应对,同时,其他因素,如节能、替代性能源、经济转型都会逐步降低中国带给世界经济的总需求冲击。


图示:中国石油进出口

从总供给与总需求综合作用的角度看,从下图很容易理解全球一般商品价格降低的原因。




从经济增长角度看总供给冲击

尽管从总供给角度可以说明在开放的全球经济环境里,劳动力充裕国对全球经济的整体具有重要影响,但从国与国层面来看,劳动力充裕国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表现还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构造两个经济体-南国(劳动力充裕国经济体)和北国(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集团)的生产函数,并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分析总供给冲击的影响。

我们采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使用C-D生产函数

两边取对数后对时间t求导,

两边同乘以dt, 得

用 表示,两边同时减去

  (1)

GY表示收入增长率, GK表示资本增长率, GL表示劳动增长率,λ表示技术进步率, 上式左端收入增长率减去劳动力增长率可以认为是人均收入增长率(gw), 资本增长率减去劳动力增长率可以认为是人均资本变化率(gk)。
gw=λ+(1-α)gk             (2)
因此,人均收入增长率等于人均资本变化率的1-α倍与技术进步率之和。

  对于南国,先不考虑技术进步,假设人均资本K/L逐渐变小,
由(2)式知,等式右端为负数,也就是说,人均收入增长率是负的,即在南国,劳动力收入水平是不断降低的。随着K/L变化幅度的缩小,人均收入增长率会逐渐趋向于零,其时间路径如下图:

考虑到技术的“外溢性”,在这条曲线上还应该叠加一条技术进步曲线,而且由于技术进步率无论变得多么小,总是为正,因此,必然存在某个时点t1,从那一时点开始,人均收入增长率变为正数,年度收入开始出现递增。

对于北国而言,假设存在技术进步,劳动力基本保持不变,而资本投入逐步减少, 人均收入增长率将取决于技术进步率和人均资本变化率的叠加。在开始阶段,技术进步率(正数)还不能抵补人均资本变化率(负数),以后逐渐接近零,然后转为正数,因此也存在某一时点,在这一时点以后,北国的人均收入恢复增长。

另外,还需要考虑,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双向的,大批制造业投资流向南国的同时,北国也在实现产业升级,逐步使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成为经济的主体,而南国的资本也会逐步增加对北国的投资,而且随着北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投资将逐渐集中在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而这类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远比劳动密集型产业高,因此,伴随着产业转移和升级,北国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国内人均收入恢复增长。从这个角度看,认为中国和印度等劳动力提供国会造成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处于不增加甚至降低的趋势,是暂时的,伴随着北国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过程的进行,人均收入水平很快将得到提升,夸大中国对全球人均收入的影响可能是言过其实了。另一方面,南国如何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部分已动态转移到产业价值链高端的部门通过对北国的直接投资,加快技术进步,充分利用技术外溢,应该是发展中国家优先考虑的重要战略问题。

  以上分析只是使用简单的理论框架对T-T一文的观点进行解读,核心观点在于,既要肯定全球化经济中,中国印度等国家对世界经济的供给冲击影响,又要动态地看待发展问题,不应对这种冲击对收入的影响太悲观,考虑到产业转移和升级的规律,全球经济必有大发展,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正确认识问题,抓住机遇,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为什么会出现从T恤衫到美国国债的转变

我们假设南国和北国只生产一种完全可贸易产品,如T恤衫,产品、资本和劳动可以自由在两国间流动, 两国的生产函数满足不变规模报酬以及资本与劳动的递减边际替代率,生产函数是线形齐次且可微的,
,j=1,2
分别表示北国和南国的产出的T恤衫数量,而且由于假设T恤衫是完全可贸易产品,那么存在一个均衡的T恤衫价格水平, 因此,为使两国的T恤衫总产值最大,就需求出
其中
有一阶条件可得,
,由f的边际产出递增,知
也就是说,北国和南国的人均资本变化趋势须相反的,而南国因为具有低成本优势,因此,就有 即用于生产T恤衫的资本必然向着南国集中, 使产能和产量增大,而产品出口北国,
此时在南国会产生汇率升值的压力,可以从下图看出:
北国Q1*p1




南国Q2*p2
当发生资本由北国向南国的转移时, 产出结构发生从A点到B点的移动,而在这两点处的切线分别表示两国的相对价格比率p1/ p2,即由购买力平价决定的汇率水平。从A到B的移动过程中,人民币汇率有升值的压力。南国为了保持对北国不变的汇率水平,只好拿外汇去购买北国的国债或对北国进行直接投资,这就类似中国和美国目前的情势,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积累的外汇,为了减轻升值的压力,多数都又回到美国,购买美国国债,形成了对美国出口T恤衫的同时又购买美国国债的现象,但购买美国国债对美国利率有压低作用,导致不动产投资泡沫,而且因为购买国债的回报低,目前政府提出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另一种降低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提高资本回报,提升经济结构的有益途径。

注: 以下内容引自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唐杰教授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见唐杰教授书稿),供读者参考.

经济学家杂志2005年7月又以 “From T-shirts to T-bonds”为题,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而形成的重大国际经济格局变化进行了概括:一是成功的发展中国家依赖出口导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扩张,实现了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均衡利润与生产价格-转形问题的新思想2

  • 下一篇文章:负价值的妙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带给全球经济的冲击效应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带给全球经济的冲击效应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二)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一)
  • ››拆迁的经济学分析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三)
  • ››浅谈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
  • ››坚决支持国企产权改革,坚决反对掌...
  • ››十一五规划中的改革重点
  • ››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
  • ››李嘉图与詹姆斯·穆勒和马尔萨斯
  • ››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基本思路...
  • ››中国带给全球经济的冲击效应分析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