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负价值就是东西腐烂了,对人类有害的价值,譬如劳动产品=100元腐烂了,负价值=100元。这样的话人们就没有办法生存。所以,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必须是有价值劳动,才能发财、赚钱。樊纲教授说:“如果预期未来是亏损,那么严格说来资本的价格是“负的”,什么叫负价值,就是你得贴钱才能卖出去。”[1] 但是也有学者对负价值有不同的理解,如张建平教授。张教授有一篇文章《经济学不考虑负价值问题》,张教授的观点在这一个层次上或许是正确的。 “中国的古老哲学告诉人们:利害相随,有一利则有一弊,有用性和有害性是相对而言的。”(张建平) 在这里人们是否可以把有害的、对人类不利的负价值转化为有用的、对人类有好处的正价值呢?当然可以,这就是负价值的妙用。在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庄子就提出《不材之木得长寿》,树木正因为无用,所以才能活得长久;长久对于树木本身来说就是最大的用处。还有张魁伟教授的文章《有负价值理论指导生产实践》。 负价值的妙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刻都能够发现,例如“9.11”恐怖事件,有负价值=2000亿美元,但是人们不要害怕负价值,因为也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下面有三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古董的缺损
某日,一位古董商到我家里做客,我便尽出所藏,请他鉴赏评价。我拿出的第一件东西,是块田黄印石,长约四寸。 “这值不了什么钱!”古董商说,“因为上一段有裂纹,下半截有杂质,只有中间一小块完美!”“我当年是以高价买的!”我大吃一惊。 “你听我说完哪!”古董商笑着说,“你如果把上下两截锯掉,只留中段,价钱就能翻一番了。”接着他展开我收藏的一幅古画:“是名家手笔,可惜右边破损了一块,修补之后总是看得出来的,倒不如将右侧整个切除,价钱要比补了之后还高得多。”最后,我取出了传家之宝的黄磁盖碗。 “这个盖子早该扔了。”古董商一见便说,“不连盖子,要比连盖子容易卖,价钱也好。”“怎么会有这种道理呢?”我很不服气,“有盖反比无盖来得便宜?” “当然!因为盖子有缺损。你想想看,当买主看到这件东西,发现盖子已破,还会买吗?”他把盖子放在案上,并将碗捧到我的面前,“可是,这样子谁还知道有个盖子呢?于是买主只当那是只完美无缺的碗,而会爱不释手了!” “同样的道理!”他又指着印石和画说,“你切去杂质之后,大家只见那是块难得温润美好的田黄,有谁知道原来的要大得多;而那画没几人看过,切了一半仍是不错的构图,谁会想到已比原来少了半截?” 人们为什么总会注意那小小的疵缺,而忽略大体的美好;宁可被骗,也不愿接受那有缺陷的事实呢? (摘自《语林》第5期作者刘墉)
二、对越南自卫反击战
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和后来的"两山"(老山、者阴山)作战。特别是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我们很多同志没有认识到这场战争的意义。当时就有人讲:我们和越南人打,现在牺牲了是烈士,将来一旦两国关系好了以后,他们算什么?我讲:"仍然是烈士!"为什么呢?对这场战争我们要从政 治角度上去看。战争的意义往往在战争之外。小平同志的这场战争是打给两个人看的,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佬。 小平同志1978年复出,79年1月访美,2月就打仗。从政治上讲,这一仗非打不可。为什么呢?小平同志复出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的蓝图已经在他心中草绘而成,要实现这个蓝图必须在党内树立绝对的权威。要打一仗。那时"四人帮"刚被粉碎,党内思想极左的人大把大把的,既反邓,更反对他的路线及政策。要改革,就要有权威。最快的树立权威的办法就是打仗。 当时很多人反对打,认为解放军经过"文化大革命"不能打仗了,但邓小平说一不二,力排众议,大手一挥,2月17日,解放军潮水般 地涌过边界。第二个是美国佬,这个意义就更大了。到今天,邓小平同志已经离开我们五年多了,但我一直觉得他就在我们身边。李献忠(北空政治部秘书处处长 ——编者注)说:"还是我们的毛泽东,越想越伟大。"我想说:"还是我们的邓小平,越想越伟大。"时间越往后推移,小平同志的伟大越让我们感到触手可及。 他领着我们把整个中国的方向拧过来了。你看,这场仗是在1979年打的。1975年,美国人是在损兵折将以后狼狈地撤出了越南。小平同志说了,我教训一下越南。那时候越南跟着谁跑呢?跟着苏联跑。 小平同志这个时候发起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就是把自己、把中国从所谓的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中划出来。当时许多东欧国家都不满意,说社会主义国家打社会主义国家。小平同志在当时就看到,你这种社会主义,不要也罢。结果怎么样?假社会主义是没有生命力的。到1989年,所有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倒台,连苏联都垮了。十年前小平同志就看到了这一点,用这一场战争和你划清界线。小平,真奇人也!刚才我说这场仗也是为美国人打的,也就是说为美国人出气。有证据吗?有。小平同志前一天访问白宫出来,第二天就开打。 为什么要为美国人出气?美国人刚刚灰头土脸地从越南走掉了。我们干嘛要为它出气?其实这不是为美国,还是为我们,为改革开放。中国要改革开放没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援助是不可能的。此仗一打,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援助、 技术援助、科技援助包括军援和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到中国。为什么要为美国人出气?美国人刚刚灰头土脸地从越南走掉了。我们干嘛要为它出气?其实这不是为美国,还是为我们,为改革开放中美之间的蜜月长达十年之久,一直到1989年6月4日才划上句号。这一仗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给中 国带来了大量的时间,大量的资金,大量的技术。而这一切,确保了"苏东波"之后的中国继续挺立。其功至伟呵。 甚至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第一步就是从这场战争中迈出去的。 (摘自《对我国最可怕的战略包围是“民主”国家的包围》一文,作者刘亚洲)
三、美国人越打仗越富
(一)
冷战结束以后,人们本以为从此天下太平,但十几年来烽烟不断的现实,特别是美国发动的四次战争(海湾、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对人们的触动很大。为什么美国能够在保持其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能够不断升级其军事装备呢? 20世纪后50年,基本上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核优势的50年。据报道,为了打造导弹核武库,冷战时期美国累计花了5万亿美元。尽管苏联国力远不及美国,但也花了近3万亿美元。两个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越演越烈,导弹、卫星、核武器的发展登峰造极。结果是,一个越搞越穷,最终国家解体;而另一个暴富天下,称霸全球。冷战后,接连几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基本上都是美国一家所为,结果还是越搞越富,越打越强。其中的奥秘何在呢? 众所周知,现代高技术武器价格昂贵。一艘航母40多亿美元,一架B-2飞机2亿到3亿美元,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步兵的一套行头也高达5万美元。搞军队现代化是很花钱的,钱怎么弄?美国以其作法告诉世人:战争是国家的一种战略性投资。在美国人看来,国家决不能因军队建设和战争而做蚀本的买卖。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用的都是由最新技术开发出的装备。对于一般国家来讲,短时间内既开发不出、也用不起这些东西。而美国则不同,它鼓励部队花钱,使用最新技术开发最新装备。军事需求促进发展,发展牵动科技进步,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提升。 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指导,把“市场运行机制”作为纽带和催化剂,使战争、武器、技术和国民经济互动,构成了美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驱动链,即战争驱动链。美国的基础设施已很完备,不需要修建大型水电站、高速公路、港口和机场,国民社会生活所需求的技术含量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战争不失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及科技发展的一招好棋。这也是为什么在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