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跨国公司投资设立的研发机构越来越多,提升了我国的科技水平,但是对于跨国公司和我国公司,对跨国公司母国和东道国我国并非是双赢的结果。本文就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对跨国公司和我国的利益影响进行正负效应分析。 关键词: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正效应;负效应
1994年英特尔在上海成立了主要进行软件技术开发的研究中心,1998年又在北京成立了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随后微软中国研究中心的成立使得国人为之雀跃。这些研发中心确实对于提升中国的技术水平带来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正面影响,但是在短期和长期也给我国带来无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本文就跨国公司和我国两方面的正负效应进行了分析。 1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发展状况。 据商务部统计,近几年来,著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究开发中心约有400家。这些研究开发中心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天津等外商投资集中地区,多数为外商独资的研发机构,主要集中在信息通信、生物制药、精细化工、运输设备制造业等。目前,世界500强中已有100多家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拥有500名科研人员的贝尔实验室是跨国公司在华最大的研发机构,1998在北京成立的诺基亚(中国)研究中心有100名研究人员,2001年在杭州建立诺基亚网络全球性研发中心。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进行基础研究,如微软、英特尔、贝尔实验室等,而且这些研发中心所开发的技术已达到全球同行业的顶尖水平。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跨国公司间的竞争是全球性全方位的。为了实现全球化的经营战略,建立全球研发网络是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化分散投资建立的研发机构,也有利于跨国公司规避经营风险。从宏观政策上来看,改革开放特别是92年以来,中国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科研优惠政策,这为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 2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正效应 2.1 对跨国公司的正效应 有利于跨国公司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有利于收集更广泛准确的中国市场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在中国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一方面在与其他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另一方面提高盈利能力和中国市场占有率。 逆技术溢出效应。跨国公司凭相对高薪从国企、科研院所相对低成本地挖掘科技人才,而对于中国国企或科研院所来讲,是向跨国公司免费扩散技术,导致逆向技术溢出,削弱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科研实力。 获取廉价科技人才。作为稀缺资源的科技人才,特别是信息技术人才是世界 性跨国公司争夺的目标。尽管这类人才在我国更为稀缺,但由于人力资源运用体制和跨国公司相对高薪的吸引,这类人才更愿意到跨国公司去发展。而中国同档次科研人员的收入相当于美国的1/20,印度的1/4。对于以利润最大化为动机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研发机构,吸引中国大量廉价的优秀人才,能够大大降低研发成本。对于跨国公司和受雇的中国研发人才来讲,这个结果是双赢的。 打破中西文化壁垒。中西语言文化不同,在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与中国市场间形成了一层软壁垒,为了更为高效的经营,跨国公司往往倾向于雇佣当地人才以突破这层软壁垒。跨国公司在华的很多研发项目属于将技术本土化的应用研发,这就凸显了中国研发人员的应用价值,使得跨国公司得以打破中西文化造成的软壁垒。 2.2 对我国的正效应 对中国的人才的培养。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必然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资金、相对先进的设备、技术和外方研发指导人员,而中方除了提供场地外也要配备科研人员。中方的科研人员可以利用外方提供的资源,取长补短,以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有利于促进跨国公司增加在华投资。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开发出新技术之后,要将之批量生产并投放中国市场,而这一系列运作需要大量的后续资金投入,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境外的母公司。另外,一种新产品或新技术被开发出来后,可能会引起跨国公司对其他的关联产品的兴趣,然后进一步增加投资,以占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在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下,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将会增加。 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1990年代后半期,新的技术革命在微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太空制造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并迅速应用于生产,导致世界性投资和生产的快速发展,由这一新技术革命而引发的产业革命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展开。中国的产业结构中,高新科技的含量比较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产业结构改革成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跨国公司要实现其全球化战略,势必要走在技术革命的最前沿,才能保持其领先地位。因而吸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就可以将科技含量较高的原材料和设备引入,并对之进行研究分析,以促进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此外,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还有利于将世界先进理念和技术带到中国, 弥补中国国内研发投入的不足,带来先进的研发管理经验以及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的生产工艺水平。 3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负效应 3.1对跨国公司的负效应 国内有关文献在研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影响时,极少提到对跨国公司的负面效应,这隐含着认为东道国的研发投资只会给公司带来利益。笔者认为不然,跨国公司在国外的研发投资从对公司自身影响和本公司在国内经营环境的变化上来讲,都会产生一些负效应。 存在核心技术扩散的风险。尽管在主观上,跨国公司的独资化趋势有利于保护公司核心技术扩散,这在实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证明。而且,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中,其核心技术往往由跨国公司母公司人员所掌握,中方人员接触核心技术的机会不多。但是高科技的特殊性在于,技术由人来掌握,在中外双方人员的日常人际交往中,也会产生不自觉的技术扩散现象。 分散跨国公司母公司的研发实力。研发需要大量经费,全球500强公司在我国投资,并不会对其实力造成很大影响。但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并非清一色的500强公司,有些是处于全球竞争需要,为了强占市场而被动进入的,比如韦普罗、潘特软件技术公司、修斯软件公司以及印度信息技术系统有限公司等都先后在伦敦建立欧洲总部及开发中心。软件企业还在巴黎、汉堡、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等地建立了分支机构。2002年6月18日印度塔塔咨询服务公司正式落户上海浦东软件园。此后印度排名前4位的软件公司全部表示了在华设立分公司的意愿,这表明印度软件巨头已经开始了对中国市场的抢食。同时这种一窝蜂现象也表明,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有时候是权权宜之记,不得以而为之,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跨国公司的整体研发实力。 3.2对我国的负效应 正如前文分析,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造成我国高科技研发人才向跨国公司外流,也削弱我国科研院所的科技竞争力。更为严重的还有如下负效应,对我国科技实力的影响将会是长远的。 加强了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技术垄断。独立研发机构的建立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使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溢出大为减少。外方对核心技术的垄断对我国科技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比如目前我国出口的高新科技产品中相当一部分产品的核心技术为三资企业所拥有,产品的大部分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都是进口的。以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小轿车为例,情况莫不是如此。所以,当西方一些人士给中国冠以世界工厂的高帽子时,香港报纸一针见血地指出,这顶帽子开始戴着很舒服“时间长了则令人痛”。 我国企业的逆向技术溢出现象严重。跨国公司的高于国内的高待遇,对于中国的科研人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些人才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