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通常都在说大学生“就业难”,至于难在何处,确是有非常复杂的社会根源。随着政府和民众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可以说,在政策和法规层面上,制约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的制度短板,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因此,“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不妨从毕业生自身找找原因。
辽宁省为解决大学生就业,推出了一系列新政,为大学生充分就业提供制度保证和公益援助。那么大学生自己是否也需要转变一下观念呢?比如,辽宁招聘万名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与之相配套的一些列优惠措施确实有一定的针对性,问题就在于,大学生是否愿意到农村服务,是否愿意在四年的时间里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实际上,“就业难”也是对大学生观念的挑战,而所谓“难”,一部分原因也就在这里。
一个单位凭什么要录用你?正常情况下,一定是因为你有一技之长可以为人所用。毕业生在找工作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这大学四年到底学了什么?自己的优势到底是什么?什么是自己擅长的?什么是自己的短处?如果连自己对这些问题都搞不清楚,政府做了再多的安排恐怕也解决不了你的就业问题。上学的时候虚度时光,到找工作的时候却怨天尤人,这样的毕业生哪个单位愿意要?
好高骛远恐怕是青年人的通病,但是在找工作的时候,不妨先把身段放低。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对于求职的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品质。哪个单位不喜欢踏实、勤奋、任劳任怨的员工呢?应该这么说,毕业生对于工作的要求,无外乎工资要高、工作环境要舒适、领导和蔼可亲、同事热情帮忙、福利要好、奖金要高、最好一年还能有一次旅游,这样的工作实在是万里挑一,不说毕业生能不能遇到这样的机会,就算遇到了,哪个毕业生敢肯定自己有能力配得上这样的工作?我想说的是,认真对待每一分工作,甚至是每一次实习的机会,也是一种职业道德,而职业道德,恐怕是比工作能力更重要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生就业既是政府、社会的事,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本身的“内功”是否深厚。(曲晟)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