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才有可能进行,史前稻作农业的起源也才能有最基本的条件和基础。中国的史前先民对野生稻的驯化早在中石器时代就开始了,野生稻的初步驯化成功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是史前稻作农业的起源阶段。 中国是亚洲栽培稻起源地之一,它与另一个亚洲栽培稻起源地南亚(以印度为中心)是两个各自独立起源和演化的系统。中国在玉蟾岩发现的栽培稻谷壳实物和吊桶环发现的栽培稻植硅石,都是世界上目前已知同类最早的实例。就中国范围来讲,根据目前的线索综合考虑,可以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应是中国稻作农业起源地的范围。在环境气候条件相似、文化底蕴接近的广大稻作起源区中,除上述吊桶环、玉蟾岩一类的山间小盆地或河谷地带遗存外,也有可能在平原、湖滨、低丘陵地区的新旧石器过渡时期遗存中,存在着走向农业的另一条道路,如在洞庭湖西北澧阳平原发现的新旧石器过渡时期遗存就是一个线索(5)。最终,汇聚在几个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基础深厚、发展较先进的考古学文化的区块中,形成多元发展交互作用的几个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中心。目前的稻作农业考古发现显示新石器时代早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突出,成为史前稻作农业起源取得最大成就的一个区域。
二、新石器时代中期史前稻作农业的产生 公元前7000—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在长江流域产生了较稳定的稻作农业。稻作农业生产开始逐渐成为当时一个独立的经济部门。这在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以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为代表的彭头山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碳14测定年代大致为公元前7000—前6000年。1988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彭头山遗址的发掘在许多陶片中都发现夹有大量的炭化稻壳和稻谷。经有关专家鉴定,它们是否属于栽培稻尚不能确定。但同时在彭头山还发现有水稻花粉,卵圆形,个体37.5—40微米,具单孔,孔较大,边缘加厚,孔径连加厚的边缘约10—12微米,花粉轮廓线较清楚,表面光滑。研究者认为,从进化的观点来看,农作物的花粉在自然和人为选择下,其个体及萌发孔逐渐增大。因此,彭头山的这些水稻花粉与浙江河姆渡发现的水稻花粉形态一致,与现代水稻接近(6)。特别重要的是,在属于同一文化的湖南澧县八十垱遗址也发现了大量炭化的稻谷和稻米,总数大约1.5万粒,是迄今中国史前遗址出土炭化稻谷和稻米最多的一个地点。经对373粒稻谷和稻米作形态分析研究,认定八十垱的稻谷遗存是一群籼、粳、野特征兼有的小粒种类型,而且是一个正在向籼、粳演化的多向分化群体(7)。据此可以认为,彭头山文化已有了早期的稻作农业。彭头山文化出土的稻作遗存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已知早期最丰富的稻作农业资料,它对于研究稻作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彭头山古环境的分析也反映出彭头山文化的经济生活是从事稻作农业生产的。彭头山地处澧水冲积平原 澧阳平原的低岗上,东临洞庭湖,西倚武陵山,北有涔水,南为澧水,属亚热带气候。人类在此居住以后,原生的杉木林遭到破坏。彭头山文化时期,自然植被从森林演变为森林-草原。人们在山岗附近的水域边缘种植水稻。因此森林-草原的环境很可能是最有利于农业起源的地方(8)。在八十垱遗址还出土有许多动物和家畜骨骼。动物骨骼主要有鹿、麂、鱼骨,反映狩猎和捕鱼在当时经济生活中还占有一定位置。家畜骨骼有牛、猪、鸡骨,其中牛骨较多。此外,还出土大量菱角、芡实和莲子,可能为当时人们采集食用的野生植物。 略晚于彭头山文化的皂市下层文化时期,水稻的种植也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活动。在湖南岳阳坟山堡(9)、临澧胡家屋场(10)和石门皂市(11)遗址都发现有炭化的稻谷遗存。从胡家屋场遗址的孢粉分析来看,当时人们选择的生活地点是在靠近丘陵和河流的平原地带,这里有着次生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松林景观,陆地杂草茂盛,蕨类植物丰富,气候温暖湿润,靠近河道又有充足的水源,正是发展原始农业的适宜地带(12)。除从事原始的稻作农业外,人们仍需从事渔猎和采集以补充生活的来源。采集经济是丰富多彩的,从胡家屋场所收集鉴定的12个碳化植物子实标本中,共有莲藕、梅、山桃、樱桃、柿和花生6个品种,除花生一个品种尚不能最后确定外,其它5个品种的11个标本既有果核还有破碎的果实。同时,胡家屋场还出土了许多反映肉食来源的动物遗骸,而且越早的地层中越多。经初步鉴定有水牛、羊、猪、鹿、鼠、兔和禽鸟等陆生动物和鱼、螺、蚌等水生动物。除了牛、羊、猪有可能是人工饲养的以外,其余均为狩猎和渔捞的对象。 分布在鄂西长江两岸的城背溪文化的经济生活也是以种植水稻为基础的史前稻作农业。考古发掘在城背溪文化的陶器夹炭陶上陶胎中往往发现有大量炭化稻草、谷壳的残痕(13)。在宜都枝城北遗址采集到包含稻谷壳的陶片和红烧土块。同时各地还发现有大量农业生产工具石铲。 除长江中游地区以外,在长江下游的浙江省也发现有这一时期的稻作农业文化遗存。萧山市跨湖桥遗址和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村遗址均是。浙江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