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汉代田税征课中若干问题的考察(1)      ★★★ 【字体: 】  
汉代田税征课中若干问题的考察(1)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3:23   点击数:[]    

能长期不收赋税。有的同志说:文帝前元十三年后至景帝元年间,在(史记)、(汉书)中,没有出现过有关减免田租一类的记载,这确是事实。但究其原因,大概当如上面所述。

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是,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木牍,它对我们研究汉文帝是否长期不收田租的问题,同样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根据。众所周知,十号汉墓出土的木牍,是反映文、景时期的材料,这些木牍,尽管有些残缺,但仍然可以从中略知一斑。现据考古学界对这部分简文的整理,节录如下:

84号简:市阳租五十三石三斗六升半
其六石一斗当导物
…………
其七斗半当*[上卒下口]
其一石一斗二升当耗
其四石五斗二升当黄白□
凡□□□□□□□(缺)
3号简:平里户刍廿七石 、
田刍四石三斗七升
凡卅一石三斗七升
藳上户刍十三石
田刍一石六斗六升凡十四石六斗六升

上引84号简,是在市阳征收的一笔田租账。虽然具体折算的办法不同,但简文告诉我们,田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折成导物、耗、*[上卒下口]等缴纳的。所谓"导物",是作祭祀用的谷物。(说文):"导,米也。"段注:"导,择也。(广雅)郑康成曰,’一茎六穗,谓择嘉禾之米于庖厨,以供祭大昭’。""耗",据(说文>也是一种稻属。至于"*[上卒下口]",是一种酒。<说文)段注:"(礼仪)今文以为啐,酒字。"可见,田租一般交纳实物,而且有的折纳成产品。3号简,是在平里、葉上二地征收的刍、藁税账单。简文说明,刍是按户、按田亩征收的。汉代农民负担的田租,不仅要交纳租谷,还要交纳稻草、禾秆。史称:农民"已奉租谷,又出藁税"。①"田租葉税。以给经用,②在此得到了考古资料的证实。③84号、3号简文,反映了当时征收田、刍藁的事实,这是史学界所公认的。

凤凰山汉简的具体年代,即时间界限问题,据有关学者的研究考证,上限为文帝十六年,下限应是文帝后元四年,最晚不过景帝四年。④即使是墓主人就死在景帝四年,则死者生前征收田租、刍藁的活动,当然应在景帝四年以前就存在,而不可能是只在景帝元年、二年,更不可能是只在其临死之年才征收田租、刍藁。至于墓主人张偃的身份,我们从其掌管市阳租谷和市阳、郑里二地的算赋征收情况来看,他当是乡佐啬夫或里正之类的地方小吏。这就有力地证明,文帝确实没有实行过全国十余年不收田租。至少可以说,文帝前元十三年后。在江陵这个地区是征收了田租的。地下文献,给我们提供了铁的证据。

马克思说:"赋税,这是喂养政府的母奶。"⑤又说:"赋税是官僚、军队、教士和宫廷

——————————————————
① <汉书)卷七十二(贡禹传)。
② <汉官仪)。
③ 参考弘一:(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简牍初探)。(文物)1974年第6期。
④ 参见(文物)1974年第6期。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0页。

的生活源泉。"①一个封建地主政权,拥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吏禄"、"官用"的开支是大量的。说汉文帝长达十余年不收田租,这恐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不可能的。

大家知道,汉代的财政收入虽田租不如赋役大,但并不等于说田租无关紧要,可以轻到长期不收。汉文帝时的田租岁收量通常是多少?虽无明确记载,但可作些测算。据(汉书.地理志):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的垦地面积为8270536顷。假设文帝时的垦地面积比平帝少,除去公田后,就以六万万亩计算吧,农产量"百亩之田,不过百石",行什五税一,则文帝时期的田租收入情况,大致如下:

全国岁收田租额:600000000亩×1石×1/15=40000000石

全国十三年共收田租额:

40000000石×13=520000000石

尽管这是一个粗略的测算,然而也可从中看出一个大概。当时的封建政权,在"屯戍者多,边粟不足"②的情况下,对这笔五亿二千万石的巨大收入,能放弃不收吗?至于支出方面,军费是第一笔大数,姑且不论。就以官俸来说,据记载,汉宣之时一年通常要付出"二十万万钱"。③这笔钱,若按三十钱一石折成俸谷,数字也就不少了。此外,作为国家来说,还有农田水利、移民垦殖、文化教育、宗庙祭祀等方面的支出。这些费用从何处而来?有人说,文帝在十多年免除田租期间,政府的开销,主要是用"入粟拜爵"的办法来解决,看来这是不现实的一种臆测。

————————————————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7页。
② (史记)卷三十(平准书)。
③ 桓谭:(新论)。


尽管当时的统治者,通过"入粟拜爵"等途径来扩大财源,但这只是其不必提高田租率的一个原因,它不可能就此而对田租长期不收。"入粟拜爵"的措施,只能作为赋税收入的一个补充.不可能用它来代替正常的赋税收入。因为买爵的人,主要是为了取得免除徭役的权利,官僚、贵族之家,徭役可以优复,用不着以纳粟来免役。而一般的农户,则因爵价太贵,买不起爵位。据<汉书.食货志):文帝时,"令民入粟边,六百石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干石为大庶长"。纳粟四千石才能取得"五大夫"爵位,享受免役权,这不是普通农户所能办到的。凡具有这个财力的人,大多数是地主阶级,但他们是否一定都会去买爵?所以很难设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汉代自耕农经济的初步探析

  • 下一篇文章:魏晋—隋唐时期北方地区的果品生产与加工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汉代田税征课中若干问题的考察(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汉代田税征课中若干问题的考察(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汉代田税征课中若干问题的考察(1)...
  • ››汉代田税征课中若干问题的考察(2)...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