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北朝仓廪系统探研*      ★★★ 【字体: 】  
北朝仓廪系统探研*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2:41   点击数:[]    

百石,赏一大阶,授以实官。白民输五百石,听依第出身,一千石,加一大阶;无第者输五百石,听正九品出身,一千石,加一大阶。诸沙门有输粟四千石入京仓者,授本州统,若无本州者,授大州都;若不入京仓,入外州郡仓者,三千石,畿郡都统,依州格;若输五百石入京仓者,授本郡维那;其无本郡者,授以外郡;粟入外州郡仓七百石者,京仓三百石者,授县维那。
这也从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北魏财政体制的即将崩溃和政权的走向灭亡。
值得注意的是,北魏除有以京师仓、州郡仓和军镇仓构成的仓贮系统外,还有所谓的常平仓、“僧仓”和义仓。太和二十年(496年)十二月,孝文帝诏“置常平仓”[iv],主要用以调剂粮价。虽然北魏常平仓在国家财政意义上的作用由于史料缺乏无法了解,但其所起的平抑粮价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僧仓在北魏时期有时也起常平仓的作用,但二者的性质有本质区别。早在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皇兴三年(469年),北魏统治者就采纳了沙门统昙曜的建议,收取僧祗户的僧衹粟,“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祇户,粟为僧祇粟,至于俭岁,赈给饥民”,“于是僧祇户粟及寺户,遍于州镇矣”[v]。僧衹粟起初并不属于司农和诸州郡仓曹管理,而是直属于僧曹和各州维那等掌管,寺院上层利用其牟利侵渔民众之事时有发生,同时僧仓放贷的做法也势必影响到国家常平仓的正常运转,因此如何规范其行为成为北魏中央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到宣武帝元恪永平四年(511年)后,“僧仓”开始受到中央和州郡长官的监管,这从元恪永平四年的诏令中能够清楚看出。《魏书·释老志》载元恪诏曰:
僧衹之粟,本期济施,俭年出贷,丰则收入。山林僧尼,随以给施;民有窘弊,亦即赈之。但主司冒利,规取赢息,及其征责,不计水旱,或偿利过本,或翻改券契,侵蠹贫下,莫知纪极。细民嗟毒,岁月滋深。非所以矜此穷乏,宗尚慈拯之本意也。自今已后,不得专委维那、都尉,可令刺史共加监括。尚书检诸有僧衹谷之处,州别列其元数,出入赢息,赈给多少,并贷偿岁月,见在未收,上台录记。若收利过本,及翻改初券,依律免之,勿复征责。或有私债,转施偿僧,即以丐民,不听收检。后有出贷,先尽贫穷,征债之科,一准旧格。富有之家,不听辄贷。脱仍冒滥,依治冶罪。
北魏永平四年规范僧仓的诏令,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北魏中央与寺院地主利益上的争夺,就其结果而言,僧仓最终受到刺史、州郡和尚书台的监管,有利于全国财政的有效调度,僧仓也从此成为北魏仓贮系统的重要补充。
关于北魏的“义仓”,北朝有关史料无载,因此学界一般认为义仓最先出现于北齐时期。还有学者认为是在隋朝正式出现的[vi]。不过,《元和郡县图志》载:“隘门山,亦曰隘口,在县东南十五里。壁立直上,层崖刺天,有石道极险陿,后魏明元帝置义仓之所”[vii]。隘门山在今山西灵丘东南十五里之处,滱水自灵丘县南流入峡,《水经注·滱水注》云:“滱水自县南流入峡,谓之隘门。设隘于峡,以譏行旅”[viii]。北魏为什么要将义仓置于此地势险要之处,不得而知。但在北魏还有所谓的义租,史载,拓跋珪皇始二年(397年),北魏围攻后燕中山,后“魏王珪罢中山之围,就谷河间,督诸郡义租”[ix]。韩麒麟为冀州刺史时(467年),皇兴二年(468年),慕容白曜“攻东阳,麒麟上义租六十万斛,并攻战器械,于是军资无乏”[x]。韩麒麟所送的六十万斛义租从何而来,史无明载。这种“义仓”的功能为何,韩麒麟所送义租与“义仓”有无关系,因资料缺乏,均只能暂且存疑。
北齐北周仓贮系统的史料记载较少,但“齐仍魏旧”[xi],在仓贮的设立上多循北魏之法,太仓、州郡仓、转运仓、常平仓也构成较为完整的仓储系统。东魏北齐立国之初,“政道陵夷,寇乱实繁,农商失业,官军征伐,皆权调于人,犹不足以相资奉,乃令所在迭相纠发,百姓愁怨,无复聊生”。为了解决国用之艰,北齐政府“遂丰稔之处,折绢糴粟,以充国储,于诸州缘河津济,皆官仓贮积,以拟漕运;于仓、瀛、幽、青四州之境,傍海置盐官以煮盐,每岁收钱,军国之资,得以周赡”[xii]。北齐的转运仓目前史籍所见主要有梁州、石济、龙门等地的转运仓。“北齐司农,有梁州及石济之水次仓”[xiii]。石济就是今天河南延津东北。对此《隋书》载之较详,北齐“司农寺,掌仓布薪菜,园池果实。统平准,太仓、钩盾、典农、导官、梁州水次仓、石济水次仓、藉田等署令、丞”[xiv]。在济阴郡考城县西南十五里处的龙门台北齐也曾在此设转运仓,史言:“龙门,水名也。台南渠岸有门,与台下水相连,高齐时于此置仓,至后周废”[xv]。关于北齐修筑仓储系统,《通鉴》卷158记载甚详,曰:
魏自丧乱以来,农商失业,六镇之民相帅内徙,就食齐、晋,欢因之以成霸业。东西分裂,连年战争,河南州郡鞠为茂草,公私困竭,民多饿死。欢命诸州滨河及津、梁皆置仓积谷以相转漕,供军旅,备饥馑,又于幽、瀛、沧、青四州傍海煮盐。军国之费,粗得周赡。至是,东方连岁大稔,谷斛至九钱,山东之民稍复苏息矣。
“北齐之制,太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汉代河东郡农业状况初论

  • 下一篇文章:晚唐五代敦煌种植棉花辨析——兼答刘进宝先生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北朝仓廪系统探研*”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北朝仓廪系统探研*”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北朝仓廪系统探研*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