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活动结合起来,还可形成综合优势,进一步减少投入,从而增加净产值。这种综合优势体现在:这种新的经营方式不仅使得原来闲置的劳动力得到充分使用,而且也使得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废物得到多次利用。废物利用率的提高,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也能够减少对生产的物质投入。如果利用方法得当,将会减少生产开支,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这一点,张履祥也已说得很清楚:“种田地利最薄,然能化无用为有用。不种田地力最省,然必至化有用为无用。何以言之?人畜之粪与灶灰脚泥,无用也,一入田地,便将化为布帛菽粟”[35] 。下面,我们仍以邬氏农场上的肥料问题为例,对此进行分析。
农作物的产量取决于土壤的肥力及其补充情况。我曾对明清江南主要农作物每亩需要施肥的数量和农家肥料生产能力作过分析。这里依照我所作的计算,将与邬氏经营有关的情况列出于下 [36] 。邬氏养湖羊5-6只,产粪肥150担上下,可供3亩桑地施肥之用 [37] 。邬氏的3亩桑园可产蚕沙18担 [38] ,再加上人粪便和塘泥,足敷邬氏的麦、豆、竹、果对肥料的需求 [39] 。邬氏农场肥料已可自给,不必去购买 [40] 。因此这种综合经营,为邬氏农场节约了购买肥料的开支。
不仅如此,由于废物得到循环利用,又进一步减少了在购买肥料方面的支出。在当时的杭嘉湖一带,羊的过冬饲料通常是蚕桑生产产生的废物枯桑叶。养湖羊5、6只,每年大约需要枯桑叶3,500余斤,若是购买,要付出1.5两银 [41] 。邬氏的3亩桑地可产多少枯叶不详,但是连上其所种的2亩竹和2亩果树所产生的枯叶,估计应当可以大致够作这5、6只湖羊的过冬饲料[42] 。这些枯叶先经羊、后经鱼食用,最后再转化为肥料,不仅大大节省了在羊饲料和鱼饲料方面的开支 [43] ,而且也大大节省了在肥料方面的开支[44] 。废物的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这种经营方式当然也就十分有利可图了。
由于以上原因,依靠同样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邬氏家庭若按照一般的经营方式无法生存,但按照张氏的方案来利用这些资源,“勤力而节用,佐以女工,养生送死,可以无缺”。不仅如此,邬氏子弟“治生余暇尚可读书。……既壮,能胜稼事,累其嬴余,益市田数亩”。换言之,不仅安享温饱,而且还可以读书求学,日后更可达到小康。因此在这种经营方式下,这个农场的生产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比过去有显著的提高。 四、生态农业在江南的普及历史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种生态农业在江南的普及情况。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只有了解其普及情况后,才能判别它到底只是一种存在于个别地方、个别农户中的经营方式,还是一种得到比较广泛的采用的方式。如果是前者,那么对于江南农业就没有很大的影响。相反如果是后者,那么我们就必须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现象而予以高度的重视。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经营方式并非明代忽然出现的全新事物。事实上,早在南宋时,陈旉就已提出:在十亩地上凿陂塘二三亩,以所起之土筑堤,堤上种桑。天野元之助认为此即近代珠江三角洲“四水六基制”的滥觞 [45] ,实则这也是后代江南水乡改造稻田为桑园(即培基之法)的先声。这种方法在元代继续有所改进。一个明显的证据是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中所记载的方法比陈旉所言又有改进[46] 。但是,上述挖塘蓄水的方法,主要着眼点还是解决灌溉用水问题,至于改良局部生态环境则在其次,因此我们还不能称之为生态农业。其次,陈旉说此法仅适行之“高田”(即江南西部的宁镇丘陵与浙西山区),可见尚未用于水乡。以后的挖塘蓄水,也主要在江南的高田地带 [47] 。而明清生态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却是在杭嘉湖一带。此外,宋元时期适于在江南水乡密集种植的湖桑品系尚未育成,桑树剪养技术也还比较落后,这也使太湖南部水乡种桑受到很大制约。因此以稻、桑、鱼、羊生产相结合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一直要到明代后期才出现。
这种生态农业出现后,在江南逐渐普及了开来,并在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形成不同的模式。这种普及的结果,直至今日还可看到。陈恒力、王达于1950年代中期在江南各地作了实地调查后总结说:“浙西〔按:即明清的杭嘉湖三府及毗邻地区〕的地形经过了长期的人工改造,在我们所看到的有三种:第一种是桐乡型,人工沟洫(或人工河流)、人工池塘、人工桑地台、人工塍岸的凸凹不平;第二种是金山型,从远处望去,地形是平的,但到每个村去看,一块平整的地段在大的河、塘包围中,又有数不清的浜、港、泾、沟错综着,地形也不平整(比桐乡好得多);第三是新登型,半山区的田段很小,梯田与山沟相间,地形更为复杂。所以这些地区的地形是经过长期人工改造的,古代是为适应小生产的地形改造”[48] 。
陈、王二氏认为这种地貌的出现是因为“封建时代,以一家一户为单位来进行基本建设,一家的水田十亩或二十亩与邻家的十亩或二十亩隔绝了。……在小农业阶段,这样建设是必然的”,而且“由于封建小农业过渡到社会主义大农业,这种地形就有严重妨碍了,还必须进行由小地块的凸凹不平再改造为平整的大地块”[49]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