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宋代的早稻和晚稻*      ★★★ 【字体: 】  
宋代的早稻和晚稻*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1:18   点击数:[]    

早稻”,大多是属于中晚熟品种。生育期在120至180天。以曾安止《禾谱》所说的 早稻为例,其播种收获期分别是立春、芒种(?[88])和小暑、大暑。假使按立春(2月3-5日交节)播种、小暑(在7月6、7或8日交节)收割来计算,这里的早稻全生育期在150天以上,应属于晚稻。又如陈旉《农书》中讲到的所谓高田早稻自种至收不过五六个月,生育期也在150-180天,非早稻也。

如此说来,宋代的晚稻可能是真正的晚稻,而早稻却不是真正的早稻,宋代所谓的“早稻”和“晚稻”实际都属于晚稻,只不过晚稻中的早熟或晚熟品种而已。宋代文献中早稻和晚稻的出现更不意味着双季稻的发展。宋人笔下就有“早田栽已成,晚田耕未遍”[89]、“早禾已秀半且实,晚禾已作早禾长”[90]、“早禾饱熟收山场,晚禾硕茂青吐芒”[91]这样的诗句。从中可以看出,早稻和晚稻的生育期前后只相差一个月,显然不是早熟收获之后再在原地上耕地移植的双季稻。宋代的早稻和晚稻只是当时农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以及自身的需要所作的农事上的安排,它可能会对复种制度产生一些影响,但早、晚稻之间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构成复种关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清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开发与环保问题

  • 下一篇文章:对清代前期政府作用的几点看法*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宋代的早稻和晚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宋代的早稻和晚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宋代的早稻和晚稻*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