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长江下游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二)--以唐宋时代为中心的讨论      ★★★ 【字体: 】  
长江下游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二)--以唐宋时代为中心的讨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1:04   点击数:[]    

春·寿淮东制置》:"麦摇熏吹,黄迷断垄,秧涵朝雨,绿遍平畴。"黄机《诉衷情·宿琴圻江上》:"秧田车水,麦陇腰镰,总是关心。" 等等。
[7] 《忠正德文集》卷5。
[8] 孝宗隆兴七年、淳熙七年、宁宗嘉定八年;分别见于《宋史》卷173《食货志上一》,卷39《宁宗本纪》。
[9] 吴泳:《鹤林集》卷39《温州劝农文》。
[10] 根据政府规定,南宋佃农在稻田种麦不用上租,收成全归佃户,地主认为这对他没有什么好处,又怕稻田种麦消耗地力,所以对推广种麦采取消极态度。
[11] 关于南宋麦作的推广,可参见韩茂莉《宋代农业地理》第八章第三节第一小节"小麦的推广及其地理分布",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韩著指出:南宋时小麦的种植范围逐渐由原来的坡地、旱地、高亢冈地扩展到平原地带;北宋时期被一些人目为"无麦"或"少麦"的两浙地区,南宋时州州种麦。
[12] 在北方,要发展复种制,冬麦处于枢纽的地位。但从《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到《齐民要术》都强调种麦的田夏天要"暵地"。例如,《齐民要术·大小麦第十》明确指出:"大小麦皆须五六月暵地",因为"不暵地而种者,其收倍薄"。由于麦类需水量较大,在北方一般安排在比较潮湿的"下地",因此需要在夏天翻耕曝晒("暵地")。麦地必须在五六月份翻耕曝晒,这种情况决定了冬麦一般不可能与其他禾谷类作物复种。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宋代嶺南地區的生態環境與稻作農業

  • 下一篇文章:长江下游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三)——以唐宋时代为中心的讨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长江下游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二)--以唐宋时代为中心的讨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长江下游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二)--以唐宋时代为中心的讨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长江下游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
  • ››长江下游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
  • ››长江下游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
  • ››长江下游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