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寿淮东制置》:"麦摇熏吹,黄迷断垄,秧涵朝雨,绿遍平畴。"黄机《诉衷情·宿琴圻江上》:"秧田车水,麦陇腰镰,总是关心。" 等等。 [7] 《忠正德文集》卷5。 [8] 孝宗隆兴七年、淳熙七年、宁宗嘉定八年;分别见于《宋史》卷173《食货志上一》,卷39《宁宗本纪》。 [9] 吴泳:《鹤林集》卷39《温州劝农文》。 [10] 根据政府规定,南宋佃农在稻田种麦不用上租,收成全归佃户,地主认为这对他没有什么好处,又怕稻田种麦消耗地力,所以对推广种麦采取消极态度。 [11] 关于南宋麦作的推广,可参见韩茂莉《宋代农业地理》第八章第三节第一小节"小麦的推广及其地理分布",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韩著指出:南宋时小麦的种植范围逐渐由原来的坡地、旱地、高亢冈地扩展到平原地带;北宋时期被一些人目为"无麦"或"少麦"的两浙地区,南宋时州州种麦。 [12] 在北方,要发展复种制,冬麦处于枢纽的地位。但从《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到《齐民要术》都强调种麦的田夏天要"暵地"。例如,《齐民要术·大小麦第十》明确指出:"大小麦皆须五六月暵地",因为"不暵地而种者,其收倍薄"。由于麦类需水量较大,在北方一般安排在比较潮湿的"下地",因此需要在夏天翻耕曝晒("暵地")。麦地必须在五六月份翻耕曝晒,这种情况决定了冬麦一般不可能与其他禾谷类作物复种。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