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江南市场史——十七至十九世纪的变迁》绪论      ★★★ 【字体: 】  
《江南市场史——十七至十九世纪的变迁》绪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19:05   点击数:[]    

论文论述了上海地区城镇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江南运河沿岸与沿海的港口市镇独具特色,罗仑、夏维中(1990)、钱建国(1991),探讨了江南运河的传统经济功能与沿岸市镇兴衰的内在联系。江南海港市镇密布,多篇论文作了专门探讨;②d有关市镇研究论文数量很多,并各具特色。③d包伟民(1998)等探讨了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提出了不少新见。

城市研究以苏州与上海较为突出,南京、杭州也有不少,这里仅举几例。王卫平(1999)以明清江南为背景,全面考察了苏州的城市机能、工商业组织及其中心地位的演变,并论及城市社会事业与风俗观念等问题。据陈忠平(1988)考察,南京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逐渐向经济职能为主的工商业城市的转化,并开始具备了某些近代城市的新质素。关于上海,张仲礼主持的近代上海经济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成果有《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990)、《东南沿海城市与近代化》(1996)及相关论文。而唐振常《上海史》(1989)则对明清时期上海经济的发展着墨较多。张忠民(1987)指出'上海由康熙时与刘河平分秋色,至嘉道成为贸易极盛的江南第一大港,其国内贸易远过于广州。

4。商人资本

关于商人资本问题的研究中,总论性著作都特别关注江南'如刘秀生(1993)、张忠民(1996)。江南本地商人,就地域性商帮而言,惟洞庭商帮较为突出。范金民(1995)等揭示了洞庭商帮不同于其他大商帮的主要特点,如以家乡为依托、以日用必需品为经营内容、善于更新观念开拓经营新局面等。与本地商帮相比,外地商帮在江南更为引入注目。范金民(1989)认为徽商、闽粤商人、秦晋商人等地域性商帮在苏州的活动,直接促进了全国最大工商业城市的经济发展'沟通了苏州与各地的联系。他后来考察了11个地域商人群体在江南的经营活动(范金民,1998)。陈忠平(1987)勾勒了闽粤商人在江南市镇的长途贩运与零购散销等传统性经营活动。蔡鸿生(1991)则专门探讨了广东潮州府商人在苏州的活动。徽商在江南最为活跃,这方面的成果也较多。①e

商业经营、商业机构、商人组织的探讨受到重视。陈忠平(1986)考察了徽商、秦晋商人、洞庭商人的棉布业商人组织。其活动方式的主要变化是,商人资本由单纯的贩运贸易进而深入到市镇的购集、批发贸易之中,并由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陈忠平(1987)还认为,江南市镇的牙人与牙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运而生,并主要起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小生产者对市场的熟悉与商人对生产过程的接近,牙人与牙行部分开始发生变化。沙郑军(1988)探讨了江南商业领域的一个独特现象,脚夫的大量出现和职业化是城镇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加速了商品流通,他们与雇主、客商间的新型关系分化与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他们分疆划界、横索重价又具有负面影响。罗仑(1989)以《盛世滋生图》与《生意世事初阶》相对照,观察了江南坐商的兴盛景象及其经营特点。

工商会馆与公所,全国以江南为盛。这方面的论著都必然以大篇幅涉及江南,如彭泽益、王日根等。专门论述江南的论著也不少。洪焕春(1992)以详尽的史实,勾勒了苏州会馆公所的七种不同类型、管理制度和同行规条。吕作燮《明清时期苏州的会馆和公所》详细考证了苏州的同乡会馆与同业公所,并指出二者之间存在质的差异。丘澎生(1991)探讨了18、19世纪苏州城的新兴工商业团体。范金民(1998)详实考证了江南会馆与公所的数量、地区分布,以至每个会馆公所建立的时间、位置等。

江南商人资本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有一批高水平的成果,许涤新、吴承明(1985)主编的《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是其集大成者。有关江南的事例贯穿于全书各章,对苏杭丝织业、苏松棉织业、上海沙船业中的商人资本与资本主义萌芽则有专门章节探讨。王翔(1992、1987)的考察也富有见地。他认为商业资本活动在促进中国丝绸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包买形态的演进则是孕育江南丝绸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途径。盛泽镇"绸领头"由"略沾佣金"的丝绸经纪人发展为"购机设厂"的产业资本家的过程,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条颇为独特的道路.

5.江南地区市场的总体考察

对江南地区市场的综合研究成果相对较少。陈忠平(1990)认为,明代中叶以后,江南地区市场作为一种经济关系的发展主要表现于城乡之间、内部各区域之间及江南与外地之间商品交换关系的扩大。作为经济实体的发展则是城市与市镇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展。江南市场体系由三个等级构成:市镇初级市场、城镇专业市场及城市中心市场。市场的总体运动由生活、生产资料及加工成品为主的商品流通活动构成'已具有供给生活、生产资料及提供产品销路这样相对完备的市场功能。龙登高(1997)在《中国传统市场发展史》第四篇第五章中,以较大篇幅论述了江南区域市场。以江南为主体的区域市场,在宋代最先形成较完整的区域市场体系。明清时期较之宋代,它与外界市场的联系不惟在商品种类上,而且在程度上已出现飞跃性的进步。区际贸易的展开,使江南市场的发展获得全国市场的支撑与依托。专业化市镇的成长促进了市场网络的有机性与细密化。虽然不少巨镇的发展凌驾于一般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传统农业的改造——以江西为视角的分析

  • 下一篇文章:市场网络或企业组织:明清纺织业经营形式的制度选择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江南市场史——十七至十九世纪的变迁》绪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江南市场史——十七至十九世纪的变迁》绪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江南市场史——十七至十九世纪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