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从启蒙到体制化:晚清近代农学的兴起      ★★★ 【字体: 】  
从启蒙到体制化:晚清近代农学的兴起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18:02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本文从古代中国的“经验农学”与近代西方的“实验农学”的本质区别入手,重点阐述晚清知识阶层对近代西方农学知识的认知、提倡、引进、传播的过程,同时指出了晚清政府在农学启蒙中所确立的发展近代农业科技的兴农措施,促进了从经验农学向实验农学的历史性转变,推动了近代农业科技从启蒙到体制化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经验农学,实验农学,晚清,近代农业科技

一、东西方农学体系之分异:经验农学与实验农学

在中国的传统农业哲学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天人合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用“阴阳协和,五行相生”的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在传统的“冷农具”即非电热机械农具的时代,这套理论是很成功的,它创造了数千年的先进农学体系。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技术不仅长期领先于世界,而且深刻地影响了周边国家,成为竟相效仿和广泛传播的先进农学文化。这种基于整体观察、外部描述和经验积累的农学体系,我们称之为“经验农学”。

但是,在地球的另一边,欧洲各国于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的束缚,大批知识精英开始为科学实验而穷思竭虑,乃至为创立新的理论学说而英勇献身。这种科学精神逐渐渗透到农学之中,经过大约二三百年的科学探索与学术积累,到18世纪,西方世界确立了一套全新的农学体系。它与中国的传统农学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它不是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而是将其动植物个体进行解剖分析;不是进行生物个体的外部描述,而是将其内部结构乃至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的细胞结构进行研究,以便发现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本质;不是依赖于长期的生产经验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而是利用人为控制的有限环境(比如实验地或实验室)来进行农业生产过程的模拟实验,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和抽象出生物个体的生长规律,并以此来指导现实的农业生产。这种基于个体观察、内部剖析和科学实验的农学体系,我们称之为“实验农学”。

从本质上说,经验农学的出发点在于人与自然的协调,表现在农业生产上就是对自然界的生产要素的利用;实验农学的出发点在于人对自然的征服,表现在农业生产上就是人为地创造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生产要素以提高产量或品质。举例说,经验农学在作物栽培时只利用自然界存在的有机肥和矿物肥,而实验农学由于掌握了植物体对各种化学元素的需求而人工合成化肥;在进行作物育种时,经验农学只依赖于发现适合育种目标的自然变异植株并采取“一穗传”的办法育成新品种,这种办法的缺陷是自然变异出现的机率很低并且具有非受控的随机性;而实验农学则由于掌握了生物遗传变异规律而采取人工杂交育种的办法,能够依据事先确定的育种目标进行杂交选育,在短时间内育成符合生产上适用的新品种。总之,尽管经验农学与实验农学都有长处与短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由于经验农学与实验农学在农业生产的实效性上的差异,近代西方的农学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占主导性地位的科学体系。这就是西方农学被东方各国纷纷学习利用的历史背景所在。

二、启蒙:中国对西方近代农学的认识

早在明代后期,通过来华传教士的介绍,中国知识界已经接触了西方农学的一些端倪。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就设了专章来介绍“泰西水法”。但是,由于清朝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阻断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失去了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化的机会。当近代力学三大定律的发现者牛顿(1642-1727)于1665年在剑桥大学数学系接受毕业论文答辩时,我们的康熙皇帝却仍然以“子击磬于卫” 之类的陈旧题目,举行让人感到窒息的“乙巳开科取仕”。那些饱读诗书的莘莘学子一直热衷于“科场赶考”,以至出现“范进中举”那样的乐极生悲。当著名生物遗传学家孟德尔在19世纪中期进行植物杂交试验发现了生物遗传变异定律,从而使生物育种产生划时代变革时,我们的农学家们还在推行以千百年传统农学为基础的官修农书《授时通考》。科学的整体落后必然造成农学的落后。中国终于从一个原来的文化先进国逐渐变成了后进国,从一个经济强盛国变成了落后国。直到1840年发生西方列强入侵的鸦片战争,已经暮气沉沉的古老帝国才为之一惊,为之一震!

随着外忧内患的日益严重,中国社会各界经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剧痛。当紧锁的国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炸开之后,觉醒的中国士绅阶层提出了“师夷之长以制夷”的主张。但是,“夷人”之长在哪里呢?中国人首先注意到的是西方的“坚船利炮”,是他们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发达的工商业。于是,人们都热衷于兴办洋务,练兵、开矿、通商成为一时风气。这时候,知识阶层“鲜有留心农事者”。经过一个时期的“富国强兵”的艰苦探索,国家依然没有摆脱积贫积弱的局面,这才促使社会贤达们回过头来关注作为传统社会基础的农业,把目光转向西方的近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介绍与引进。

说起对西方农学的启蒙,我们首先应当提到的是魏源。这位在当时颇有声名的开眼望世界的思想家,在他的不朽著作《海国图志》中,用极为赞美的词句对西洋的先进农业作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国林业制度的演进

  • 下一篇文章:九江开埠以后江西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从启蒙到体制化:晚清近代农学的兴起”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从启蒙到体制化:晚清近代农学的兴起”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从启蒙到体制化:晚清近代农学的兴...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