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到辛亥革命前夕,浙江省机械缫丝厂,仅大纶、合义和、公益等几家。
1905年,杭州口输出厂丝386担,1907-1909年厂丝输出量均超过600担,到1911年又下降为344担;外销厂丝在当年输出总量中的比例,1905年为35%,到1911年则下降为12.9%。(19)当时杭州是浙江的重要商埠,除上海外,杭州也是蚕茧生丝的主要集散地。从杭州口输出厂丝的统计数字,可以想见清代末年浙江机械缫丝业多么嬴弱,它的发展是多么艰难。
清末浙江力图改良蚕丝业的艰难尝试,由于政府无绝大之决心,蚕丝业的改良也只是留待某些个人和教育机构去进行,致使推广事业未能贯彻落实,这一时期改良的成效未能凸显。自蚕学馆提倡开始,到民国成立,中间十余年,终因习惯势力重重阻挠、抵制而得不到推广,人民墨守旧法,执迷不悟,宁知有土种,而不知有改良种,改良蚕业的新风难以吹进各个养蚕区。
注释:
(1)朱新予:《浙江丝绸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页。 (2)沈云龙主编、陈忠倚辑:《皇朝经世文三编》卷三十五 户政十四 养民下 (3)光绪《嘉兴府志》卷三十三 物产 (4)光绪《桐乡县志》卷七《食货志下·农桑》。 (5)王韬:《漫游随笔》,见《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卷,第428页。 (6)刘大钧:《吴兴农村经济》,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1939年,第11页。 (7)国民党政府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浙江省》,第四编,第八章,1933年,第164页。 (8)[美]李明珠著:《中国近代蚕丝业及外销》(1842-1937),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97页。 (9)《农学报》29册,1897年。 (10)《农学报》第134册,第1页。 (11)徐淡人:《三十六年蚕种供需纪要》《浙江经济》第2卷第5期。 (12)《农学报》120册,1900年10月。 (13)周德华:《华中蚕丝业调查》,《丝绸》2000年第2期。 (14)魏颂唐:《浙江经济纪略》,临安县,页3。 (15)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三联书店1957年,第579-580页。 (16)【美】李明珠著:《中国近代蚕丝业及外销》(1842-1937),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203页。 (17)《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24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7页。 (18)【美】李明珠著:《中国近代蚕丝业及外销》(1842-1937),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181页。 (19)朱新予:《浙江丝绸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0页。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