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近代中国粮食生产与气候波动——兼评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水平问题的争论      ★★★ 【字体: 】  
近代中国粮食生产与气候波动——兼评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水平问题的争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17:27   点击数:[]    

大”(注:转引自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916页。)。

  不过,由于以下几种因素的抑制作用,使这种对农业生产比较有利的气候条件,未能充分地发挥出来。首先,气候变暖本身也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其中最严重的是导致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沿海地区出现干旱(注:郑斯中:《我国历史时期冷暖年代的干旱型》,载《地理研究》1983年第4期。)。民国时期就出现了几次特大旱荒,如1920 年北五省大旱、1925年川黔湘鄂赣五省大饥荒、1928~1930年华北和西北大饥荒、1934年全国大旱灾、1936~1937年川甘大旱荒、1942~1943年中原、 广东大饥荒等。 气候变暖又给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1928~1936年无年不蝗,蝗灾有六年遍及6省以上,其中1929年、1933 年更遍及11省168县和9省1市265县,范围极其广泛,进一步加重了对农业的摧残(注:吴福祯:《中国的飞蝗》,上海永祥印书馆1951年版,第 2—8页。)。第二,一系列重大灾害过去之后, 给环境造成的恶劣后果,往往很难在短期内消除。何况,这些灾害大都与清中叶以来人口爆发式增长造成的环境退化紧密相连,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就更大。因为由人为活动导致的生态退化,一般来说都具有不可逆性、非线性、累积性和扩散性,一旦退化发生,往往会成为历史性包袱遗留给后人。赵冈等学者把生态环境之恶化,看作是清中叶以来农业明显减退的“最基本的真正长期性因素”(注:赵冈、 吴慧:《清代粮食亩产量研究》,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版,第3、第127、128页。),确为卓见。

  以上所有这些因素,再加上交相迭至的“人祸”,必然极大的抑制了此一时期农作物产量上升的幅度,使其始终处在极度强烈而又频繁的波动状态之中。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从引进到本土化:民国时期的农业科技

  • 下一篇文章:近代华北的农业生态与社会变迁——兼论黄宗智“过密化”理论的不成立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近代中国粮食生产与气候波动——兼评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水平问题的争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近代中国粮食生产与气候波动——兼评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水平问题的争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近代中国债券市场价格变动的原因分...
  • ››近代中国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变化及...
  • ››近代中国音乐与国民意识
  • ››近代中国教育民族主义的畸变
  • ››近代中国“权利”观念的意义演变—...
  • ››近代中国海权问题的历史反思
  • ››近代中国乡村史研究笔谈
  • ››近代中国引水权的收回
  • ››近代中国牧草的调查、引进及栽培试...
  • ››近代中国粮食生产与气候波动——兼...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