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嘉靖1563年《大理府志》卷二:“白芋、红芋、紫芋。”
(二)万历1574年《云南通志》卷三,姚安州,景东府,顺宁州,“红薯”。
(三)万历1594年后福州一带称甘薯为“金薯”。
(四)万历1595年《普陀山志》卷二页四十三下:“番芾来自日本,味甚甘美。”
(五)万历1606年福建《古田县志》卷五页廿四上:“薯,似山药而大,有红白二种。”
棣案:此为东南沿海俗称,甘薯为“红薯”、“白薯”最早之例。
(六)崇祯1629年《闽书》,“番薯”为早期通称。
(七)崇祯1629年江苏《太仓州志》,“红山药”。
(八)康熙1683年浙江《永嘉县志》,引在乾隆1761年《温州府志》,“番荠”。
(九)乾隆1747年湖南《长沙府志》,“粤芋”。
(十)乾隆1752年云南《陆凉州志》,“山芋”。
(十一)乾隆1760年江苏《崇明县志》,“番芋”。
(十二)乾隆1772年浙江《奉化县志》:“番芋,种来自日本。”
(十三)金笺门,《海曲拾遗》(嘉庆1812年),卷六,论江苏南通州一带物产:“甘薯,俗呼番芋。江船贾客以其音不利,遂改为山芋。种得自舟山,今江北高原皆种之以佐餐。”
(十四)嘉庆1812年安徽《黟县志》,“朱薯”。
(十五)道光1828年广西《康远府志》,“黄薯”。
(十六)道光1830年山西《大同县志》卷八页廿三上:“白薯,俗名回子山药。”
棣案:西北一带不乏称甘薯为回子山药者。如光绪1879年甘肃《丰镇县志》,卷六。
(十七)道光1838年河北《新城县志》,卷八,页四下:“薯,本作藷,一名番薯,一名土瓜,一名地瓜,一名红山蓣。”
(十八)陶澍,《陶文毅公全集》 (1839年后刊本),卷廿六,页一上至三下,详述温、台一带之人至皖南山区广植“山薯”。
(十九)同治1864年山东《宁海州志》,“玉薯”。
(二十)同治1870年湖南《江华县志》,“黄薯”。
(二十一)光绪1895年四川《叙州府志》卷二十一页四下:“甘薯……大者名玉枕薯,按各厅县皆产。”
(二十二)光绪1902年贵州《仁怀厅志》,“黄苕”。
(二十三)徐有榘,《种薯谱》(朝鲜,1834年),页二上至三下,“甘薯”,“番薯”,“红山药”,“赤芋”,“琉球芋”,“番茄”。
计甘薯名之可考者,共二十六:(一)甘藷,(二)白蓣(芋),(三)红蓣(芋),(四)紫蓣(芋),(五)红薯,(六)白薯,(七)甜薯,(八)金薯,(九)番薯,(十)红山药,(十一)番芾,(十二)番荠,(十三)粤蓣,(十四)番芋,(十五)山芋,(十六)朱藷,(十七)黄薯,(十八)回子山药,(十九)土瓜,(二十)地瓜,(二十一)红山蓣,(二十二)山藷,(二十三)黄苕,(二十四)赤芋(朝鲜),(二十五)琉球芋(朝鲜),(二十六)番茄(朝鲜)。
甘薯在18世纪传播日广,固与人口增加,食料需要日广有关,但也部分地由于官方的倡导。如陈宏谋抚陕,于乾隆1745年明令治下州县认真引进薯种,教民种植。其文集《培远堂偶存稿》(无确切刻刊年份),“文檄”,卷二十,页一上至一下:
“甘薯……俗名番薯,又名红薯……其种来自海外,闽广最多,浙江之宁波、绍兴,江南之崇明,河南之汝宁、汝州,江西之广信、赣州、南安皆有之。近来江北亦皆试种。”
并正式命令:
“正杂各官,有闽、广、江、浙、蜀、豫之人,正可从家乡觅带薯种,在城身先试种。如署中有能知种法者,竟可散之民间,教人种植,费力无多。一年生薯,其藤无数,一处得薯,到处传种,不几年而遍一邑矣。”
案,陈宏谋历任封疆二十年,以身体力行闻于当世,终拜大学士。1745年冬十二月,其下属官确已自江、浙、豫、蜀等省“购觅薯种,并雇有善种之人到陕”。故此类官方倡导,决非衰世一纸空文所可同日而语。
嗣后,乾隆十七年(1752年),直隶、山东等省又推广甘薯的种植。终18世纪,督抚以下各省大吏,如布政使、按察使之流,亦不乏热心倡导广种甘薯以备荒者。乾隆皇帝本人,鉴于1785年河南夏粮歉收,亲下谕令。豫抚毕沅,虽对人民生计之关怀远不如陈宏谋,亦不得不认真推广甘薯的种植。当18世纪太平盛世,官方三令五申地督倡,的确起了积极的作用。
不过,在农作物发展的历史上,官方倡导虽能起作用,但新作物之所以能不断地被农民接受,还是要看它的经济价值。自18世纪中叶直至太平军起义,甘薯随着玉蜀黍,逐步进入长江内地的丘陵地带,特别是集中在川、陕间的山地,湖北省西南部的山地,和湖北西北部汉水流域的山地。为避免重复,这一段甘薯传播的历史,将在下两节讨论玉蜀黍和马铃薯时再较详讨论。
总之,四百余年来,甘薯对中国山地和瘠土的利用,对杂粮种植的多样化,起了极深刻的影响。朝鲜“湖南按察使”徐有榘,在1834年编辑了一部《种薯谱》,曾征引了1765年某朝鲜大员派人赴日本引进甘薯时所作的一首诗。前两句:“万历番茄始人闽,如今天下少饥人。”这首诗虽稍有夸张,但最能说明甘薯的历史作用。直至今日,甘薯是我国最重要的辅助食粮之一。由下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甘薯的产量在世界上占有压倒的优势。
表二 世界甘薯生产概况(1973年)
| 播种面积(公顷) | 公顷平均产量(公斤) | 总产量(公吨) |
全世界 | 15069000 | 8850 | 133366000 |
中国 | 28100130 | 9399 | 111000000 |
日本 | 90000 | 22222 | 2000000 |
美国 | 51000 | 10932 | 561000 |
资料来源:同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