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年全国的第7位升至第3位,位居北京(39022万元)、天津(21075万元)之后,略高于上海(19237万元);占省本级财政支出比重为2.36%,居宁夏(2.58%)、浙江(2.45%)之后,居全国第3位。
整个“九五”期间,省本级科三费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4.5%,增长速度应该说不慢。但由于低于同期省本级财政支出年均增长速度1.1个百分点,占省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也由1996年的2.88%降至2000年的2.60%。
表5 “九五”期间省本级科三费情况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省本级科三费(万元) 12100 11850 12791 20636 27535 比上年增长(%) - -5.99 9.23 61.33 33.43 占省本级财政支出比重(%) 2.88 2.62 2.32 2.33 2.60 省本级地方财政支出(万元) 419892 451695 550382 886297 1058125 比上年增长(%) - 7.57 21.85 61.03 11.94
注:省本级科技三项费含风险资金,其中1999年5000万元,2000年15000万元。
表6-1 省本级科三费在全国位次情况 单位:万元
辽宁 北京 上海 山东 广东 江苏 黑龙江 陕西 天津 1999年 20636 39022 19237 17940 13075 10354 12451 12811 21075 在全国位次 3 1 4 5 8 14 10 7 2 2000年 27535 34081 21160 12579 17803 11332 13790 15361 36987 在全国位次 3 2 4 11 6 14 10 9 1
表6-2 省本级科三费占省本级财政支出比重在全国位次情况 单位:%
辽宁 浙江 宁夏 山东 陕西 山西 吉林 云南 广西 四川 1999年 2.36 2.45 2.58 1.78 1.77 1.77 1.52 1.44 1.41 1.35 在全国位次 3 2 1 4 5 5 7 8 9 10 2000年 2.60 2.66 1.71 1.07 1.34 1.25 1.10 1.46 0.93 0.7 在全国位次 2 1 4 11 8 9 10 7 16 21
2.省科技厅科三费增长停滞不前
2000年,归口省科技厅管理的省本级科三费为10291万元,和上年比没有变化,比“九五”起始年还有所减少。1999、2000年,省财政从科三费中分别列支5000万元、15000万元用于支持风险投资,这样实际归口省科技厅管理的科三费并未增长,2000年仅居全国第9位,比上年又后移一位,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之后,也低于我们的近邻黑龙江。由于省财政计划5年内将风险投资资金从省本级科三费中列支10亿元,预计省科技厅管理的科三费数量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很难有大的增长。
表7 省科技厅科三费在全国位次情况 单位:万元
辽宁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广东 天津 江苏 山东 山西 河南 1999年 10291 18410 19237 12155 11700 11190 11045 10990 7720 7388 在全国位次 8 2 1 3 4 5 6 7 9 10 2000年 10291 27531 21160 13790 15700 11581 12320 11700 8049 8033 在全国位次 9 1 2 4 3 7 5 6 11 12
3.省本级科三费中科技厅所占比重下降趋势明显
1996年,归口省科技厅管理的科三费占省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约为90%,但到2000年,这一比重仅为37.37%;占省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也从2.58%降到不足1%。可以说,归口省科技厅管理的科三费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下降趋势都非常明显。
表8 “九五”期间归口省科技厅管理的科三费情况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省本级科三费中省科技厅经费(万元) 10850 10200 11141 10291 10291 占省本级科三费比重(%) 89.67 86.08 87.10 49.87 37.37 占省本级财政支出比重(%) 2.58 2.26 2.02 1.16 0.97
从全国1999年的情况看,省本级科三费全部或基本全部由省科技厅掌握的省市有江苏、上海、福建、湖北和黑龙江,但也有约1/3的省份在50%以下。2000年,辽宁仅为37.37%,在全国列第23位,比上年后移3位。对于这种状况,在我们没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之前,不好对此妄加评断,但从管理部门的职能和科技发展的自身特点,这一比例过低无疑会削弱省科技厅各项科技计划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利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匹配资金的落实,对科技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表9 省科技厅科三费占省本级科三费比重在全国位次情况 单位:%
注:1.江苏省科委管理的科技三项费大于省本级总数,这与财政决算体制有关,省本级决算数是指安排在省级单位的经费,省级经费安排在非省级单位,不列入省本级决算。 2.海南、西藏没有提供省本级决算数字。
三、省科技厅科三费运行效益分析
对地方财政科三费的执行情况的跟踪和调查,一直是我们科技管理工作的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以省科技厅科三费执行情况为例,1966年原省科委根据国务院对科研经费归口管理的决定,开始负责编制、分配科三费和科学事业费,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统计调查制度,直到目前,也很难对科三费的运行效益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和评价。另外,由于科三费是归口管理,省计委、经贸委等有关部门掌握的科三费的执行情况,我们更是无从了解。在此,我们只截取了“九五”期间,对省科技厅科三费支持的各类科技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由于掌握的统计数据十分有限,统计数据本身也比较粗略,以下的分析结论仅供有关部门参考。 1.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项目资助强度增强
为使科技计划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省科技厅对科技计划体系作了进一步调整,把科技计划分为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攻关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