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理工论文 → 环境工程 |
|
|||||
滇池流域环境变迁及环境修复的社会机制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34:32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 正 文】
资料来源:昆明市办公厅等,《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2月。 昆明市人均拥有滇池湖面的面积(见表2),进一步反映了滇池水面面积的锐减和昆明市人口剧增之间构成的尖锐矛盾。 表2 昆明市人均拥有滇池湖面面积的变迁
可以发现。每个昆明人拥有滇池水面面积从1510年的2430m[2],下降到1998年的63m[2]。目前昆明人均拥有滇池湖面的面积只有500年前的1/40。 1.4 滇池流域经济发展及其污染排放的历史变迁 滇池在昆明市和云南省有着特殊的地位,其流域内农业及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市的78.9%和82.2%,而昆明市的农业及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省的32%和44%。滇池环境急剧恶化的阶段,正好是昆明市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迅速发展的阶段。强烈的发展愿望使得2920km[2]的滇池流域承载着过重的生态负担。从表1可以看出,到1998年,昆明市国内生产总值已经高达562亿元,是1952年1.56亿元的360倍;1998年昆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12117元,是1952年83元的146倍。 与经济高速增长相伴随的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侵占。从用水指标就可以看出滇池流域的生态负担之沉重。1965年昆明市的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别是505万t和757万t,而1998年分别上升到10946万t和7926万t。在33年中生产用水增加了21倍,生活用水增加了10倍。用水量的迅猛增加一方面使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挤占了滇池流域的生态用水;另一方面,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用过后又以污水的形式排放到滇池,加剧了滇池水质的恶化。与此同时,生活垃圾和粪便均呈现递增势头(如表3所示)。 表3 昆明市城乡环境污染的纵向比较 资料来源:昆明市委办公厅等.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12月。 昆明市是全国14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全国为2700m[3],云南省为6400m[3],而昆明市只有302m[3],只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低于全国主要缺水地区“京津塘”地区的人均占有量。在滇池遭受污染,饮用水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在滇池流域截流洁净地表水是首选方案。昆明市政府从1996年开始,用2年时间,投资2亿元,从滇池周边地区调水5000万方,解决昆明80万城市居民的饮水问题。目前,“2258”民心工程已经完成。滇池水已经由原来占自来水供给量30%以上,减为仅占4.4%,实现了昆明市民基本不喝滇池水的目标。但与此同时,也使得流进滇池的洁净地表水少了。而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见表3),每天排入滇池的生产和生活污水逐年递增,而且已超出了滇池的自净能力。同时,城市生活垃圾和粪便同样呈逐年递增趋势,使得滇池不堪重负。 滇池流域人口、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滇池水面面积的迅速缩减,使得滇池流域经济社会活动超过了环境容量阈值;滇池流域洁净地表水的截流与城乡生产、生活污水向滇池的肆意排放,使得滇池缺少源头活水而成为污水池。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矛盾不能妥善处理的结果是滇池的环境污染。 滇池环境恶化的本质:过多的人竞争有限的环境容量资源,导致滇池环境容量的过度侵占。人与人之间资源占有的冲突,导致人与湖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