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 飞来峡水利枢纽是北江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珠江三角洲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设施之一。为确保枢纽大坝的安全,必须有效地开展白蚁防治工作。介绍了白蚁防治工作的要求、范围及技术措施。
[关键词] 水利枢纽;白蚁防治;措施;飞来峡 Abstract:The FWRPP is an important consisting part of the North river valley flood_protection system and a keyinstallation to guarantee the people’s life_property safety. In order to ensure safety of the pivotal project maindam, must develop effectively the work of termite preventing and dealing.
Key words:WR pivotal project; termite preventing and dealing; measures 1概述 飞来峡水利枢纽为Ⅰ等工程,主要由溢流坝、土坝、船闸、电站厂房、副坝、社岗防护工程等组成。其中土坝,1#,2#,3#,4#副坝、锁坝和社岗防护工程均由填土筑成,线路长,面积广,周围山林较多,容易受白蚁破坏,防治白蚁的任务十分艰巨。消除蚁害是保障枢纽安全度汛,发挥工程效益的重要措施。
2 枢纽白蚁情况及防治要求
2.1 白蚁情况飞来峡水利枢纽地处粤北,属高山气候,阴天雨水多,飞来峡水利枢纽的蚁源比较广阔、严重,由于近年来工地施工,到处灯光辉煌,在每年4~6月白蚁分群季节,招引大量有翅成虫飞临工地周围,入土营巢,埋下了隐患,从以后的检查发现,枢纽大多为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
2.2 白蚁防治要求
达到“无蚁害堤坝”,即在枢纽堤坝及周边400m范围内,查不到白蚁活动迹象。具体来说:①蚁情:在堤坝体及其周边400 m范围内,在白蚁活动旺季,土工建筑物表面每50 m2设置引诱片一处,1星期左右检查1次,连续3次以上寻找不出白蚁活动取食迹象;并在近堤坝400 m周边找不到成年巢分群孔,且土工建筑物表面每500 m2中泥线被线等白蚁活动迹象不超过3处;②蚁巢充填:灭蚁后堤坝内的死巢洞穴已进行充填灌浆,经锥孔或挖坑抽查,充填率达95%以上。
3 白蚁防治范围
飞来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及周边400 m范围内蚁源区,1#,2#,3#,4#副坝、社岗防护堤及周围400 m范围内蚁源区、建管局办公楼及住宅的白蚁防治,总面积2 995 146 m2,具体防治范围见表1。
 4 白蚁防治管理措施(1) 领导重视。飞来峡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有主要领导分管,落实白蚁防治经费,并设立白蚁防治小组,设有专职专业防治技术人员,进行常年专群结合的白蚁防治,结合枢纽实际情况制订防治计划,坚持有蚁早治,无蚁设防;(2) 摸清蚁情,建立白蚁防治档案。主要包括:①工程兴建时清基处理蚁害情况;②竣工后发现白蚁(尤以出现分群孔)时间、蚁种、位置、危害程度、治理措施及效果;③当前工程蚁害情况;(3) 坚持防治工作的连续性。在一宗工程上连续实施两年,每年不少于27次的循环。即除12月,1月,2月份外,其余9个月,平均约10天为1周期,重复实施1次的有效防治措施。
5 白蚁防治技术措施
5.1 技术原则根据飞来峡水利枢纽蚁情,结合广东省堤坝白蚁防治所取得的经验,采用广东省荣获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的《堤坝白蚁防治新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实行巢外见蚁投饵及“以引代找,引杀结合”,全面实施“三环节八程序”的防治新技术[1]。
坚持做到:①在寻找白蚁外露特征时,防治人员随身携带诱饵,抓住有利时机查找,见蚁(巢外)投饵,并标志记录好投饵点等,按“找、标、杀”程序消灭堤坝体内白蚁;②寻找并标志记录好炭棒菌、鸡从菌和分群孔与巢位关系等综合分析巢位,用轻便型灌浆机对巢灌浆,按“找、标、灌”程序充填死穴;③当堤坝体白蚁得到有效灭杀时,同步开展对堤坝外400 m蚁源区(尤其50 m近区)自近而远,见蚁投饵杀蚁源,实施预防蚁害的“找、杀(防)”程序。
5.2 施工计划
(1) 每年4月8~24日共17天,主要检查蚁情,分群孔施药,查菌;(2) 每年5月14~29日共16天,主要进行分群孔施药,设定挖巢地点,泥被泥线施药;(3) 每年6月14~26日共13天,主要检查蚁情,施药灭蚁,查菌;(4) 每年7月21日~8月4日共15天,主要进行引诱片埋设,检查蚁情及出菌;(5) 每年8月24日~9月7日共15天,主要进行泥被泥线施药,检查蚁情及出菌;(6) 每年10月11~23日共13天,主要进行引诱片埋设,检查蚁情及出菌,挖蚁巢,灌浆;(7) 每年11月8~21日共14天,主要开展泥被泥线检查施药和埋设引诱片。
5.3 见蚁投药操作技术
5.3.1 投饵法[2]白蚁分群孔有:黄翅大白蚁分群孔和黑翅土白蚁分群孔,前者外形呈凹入状,后者则呈凸起状。对黄翅大白蚁分群孔施以DBH型诱饵条,对黑翅土白蚁分群孔施以DB型诱饵条。
泥被泥线有:黄翅大白蚁泥被泥线和黑翅土白蚁泥被泥线,分别施以DBH型诱饵条和DB型诱饵条或ASP型诱杀片。
(1) 分群孔投饵:在分群孔密集点周围均匀选出较高大、蚁量多的3~5个,用油漆小割灰铲铲开孔口,见半月形断面,孔道口有蚁把守,即将诱饵条顺之徐徐推进,然后原形覆盖,无需压实,待工蚁自然修复后任其取食;(2) 泥被泥线投饵:以3~5条诱饵条分别置于其新鲜潮湿且有蚁活动的前缘部位,勿过于惊动它们,用树叶、青杂草或湿纸张等轻轻盖好,以遮光和防白蚁天敌干扰。对泥被泥线投饵需反复进行,最好以20天为1个周期,下一次投饵结合复查上一次投药效果。泥被泥线以5~10 m一段或50 m2一格为一巢计算;(3) 对喜食物、引诱坑(堆)投饵:轻快揭开封盖,轻轻提起或翻动物料,见蚁即将诱饵或ASP型诱杀片置于空隙间蚁量多处,马上恢复原状(家白蚁的巢外投饵法与此相同),任其取食。
5.3.2 埋设ASP型诱杀片
(1) 堤坝以5~10 m一段或50 m2为一格埋设两块,诱杀片有纹一面贴向地下;(2) 蚁源区埋设ASP型诱杀片呈不规则状。
检查见蚁或怀疑有蚁活动而没能发现有白蚁处才埋设ASP型诱杀片。
5.3.3 检查出菌、作好标记
对蚁害施药后30天即可以检查其出菌情况,还没有出菌的,隔1个星期左右复查1次。依此进行检查并在出菌处作好标记。坝体见蚁施药出菌,需及时进行对巢灌浆,巩固坝体,以防溃坝。
5.3.4 对巢灌浆[2]
(1) 对菌施灌法。根据死巢指示物炭棒菌密集中心点M首造一孔,有中巢掉锥感时,可由浆液自动流入,至流不进时再以灌浆机加压,完成后以M点为圆心,2.5 m为半径的圆周上方,左右再造3孔(见图1)施灌,以便更好充填主巢处围的菌圃和蚁道; (2) 对分群孔投饵未找到的菌的几种施灌法:①蚁道法:从分群孔主蚁道灌进;
 ②巢区方位法:按分群孔密集中心点M为圆心,5 m为半径划弧与坐标构成39 m2的上半圆内造3~6孔(见图2)施灌; (3) 分群孔上位法:在M点的上方2.5 m左右处造孔试灌,若不理想,则稍移动再试,直至能灌进0.5 m3左右浆量(符合终灌标准)为度;(4) 对非分群孔投饵又未找到菌的,灌浆孔位无法定点,可在发现过泥被泥线的堤坝段,较普遍地进行一次浅灌密灌法,孔距孔深为1~2 m之间,对低矮无反滤设备的堤可根据需要多灌几排。
5.3.5 浆液设计
(1) 灌浆材料。堤坝白蚁洞穴灌浆材料的要求是粒径小,有一定的粘结力;二是失水后收缩率小的粘土,粘土料可以就地取材,一般以重粉质土壤为宜,其物理性质为:粘粒含量30%~40%,粉粒含量40%~60%,砂粒含量不大于10%,粘土浆中可根据工程需要(如施灌处在建设时期其基础原有的漏水巢洞)掺加水泥或其它外加剂;(2) 灌浆方法。每巢施灌初始,可先灌两桶清水(50 kg)或稀浆,以利试机,冲通巢道,尤利孔位偏巢体时软化造孔挤压密实的孔壁,令泥浆较快输入巢体。原则上是先稀后浓,先求灌成后灌好,灌中巢体时浓些,反之则稀些,一般水土比3∶1~0.8∶1,粘度30 s左右,比重大致1.3~1.6 g之间,施灌时要派人自下而上巡视,认真堵填蚁道等漏浆孔隙,以便起压实封闭不止为度,待脱水后复灌。近年来的经验证明,共灌3次,每巢平均灌进0.5 m3左右的粘土,基本可填满,待泥浆沉实后用碎干粘土回填封孔,灌浆结束,整理资料存档。
6 结语
飞来峡水利枢纽的白蚁防治工作已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