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作业层最佳生产力要素的组合,以“制度管人、职责管事、效益管分配”的总体思路,建立了一个高效灵活的劳务管理体系。 (3)经理部实行一级核算,二级管理一级核算是以经理部成本核算为中心,对成本产生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二级管理是以经理部为主体,履行合同管理、生产指挥协调、经营决策、质量监督控制等方面的职能;作业大队和辅企厂是管理组织的基础,它的建立与分工是以工序最佳衔接、资源最优配置为原则,实施和落实经理部制订下达的各项目标。 4 运行机制 4.1 计划为先导 青云公司在厂坝工程施工中,以计划为龙头,探索用计划管理来协调生产管理。以生产计划为依据,将各部门的各项管理活动纳入计划之中,通过计划高度衔接;各部门以计划为目标展开工作,经理层控制协调,形成整体的有效运作。不同时段的计划具有不同的管理特性。总进度计划和年计划主要是从施工方案人手确定资源投人和优化资源配置,满足合同进度的要求。季、月计划则侧重于在既定资源条件下,安排施工进度。而周计划是在既定的进度安排下,动态调配资源,实现进度目标。围绕施工计划,财务部门必须制订实施资金计划,物资部必须实施物资采购计划,设备部必须制订实施设备保证计划,综合部必须制订实施劳务计划,以施工计划为基准确定生产要素的投入。从施工计划本身的制订和实施入手,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健全管理职能。青云公司抓住不同时段计划的管理特性,对应分解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工程技术部负责总进度计划、年计划、季度计划和月计划的制订和跟踪控制,生产调度室负责周计划制订实施。这样技长期、中期、短期计划分层管理,责任明确,重点突出,形成有机的进度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也是计划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施工计划尤其是周计划中,必须提出质量具体指标和要求。总经理为质量第一责任人,总质检师负责质量管理工作,下设三级质量管理机构。各大队、厂第一把手是质量第一责任人。公司质量安全部承担三级检查工作,施工大队设专职二检人员,下属各中队技术干部负责一检工作。采用总经理——总质检师——公司三检的垂直领导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了质量管理人员履行正常职责。其次,从工艺上保证。严格按规范进行每一道工序的施工。再次,从投入上保证质量所需要的硬件支撑。 4.2 成本控制为主线 成本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职能,是项目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青云公司抓住“组织、尺度、手段”三要素,实行成本控制。 4.2.1 健全成本管理组织 青云公司建立分级归口管理的成本责任制。经理部成立领导小组,由公司领导、有关部门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组成。其职责是制订成本标准,进行过程控制、成本核算,拟定分配方案等。每月、每季、每半年都要定期拿出成本分析结果。各队厂承担直接费盈亏责任,各部门对其分工管理的成本费用归口承担管理责任。经理层对公司负总成本盈亏责任。 4.2.2 建立成本控制尺度 将成本控制的重点放在直接费成本上,即把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它直接费作为成本主控因素。公司经理部制订内部施工预算单价作为队厂成本控制的依据,制订内部施工预算单价的具体方法和程序是:按队厂分工,进行工序分解;参照内部实际施工水平和人工、材料、机械消耗定额,采取实物法的方式,计价颁发下达。 4.2.3 形成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 对内以分配为主要手段,为加强对队厂成本管理的激励与制约,将成本节余作为队厂收人分配的基数。同时辅以高进高出机制,对队厂的材料供应采取市场价核算,以内部施工预算单价中消耗定额为水准,超定额发生的费用纳入成本,全部由队厂承担,节耗产生的效益全部归队厂分配,使施工作业层承担市场风险的压力和利益。并且加强技术管理,优化施工方案,优化临建设计,减少投入,提高效益和效率。对业主方理顺合同管理,做好合同变更和索赔工作,及时补偿已发生的工程成本。对外协单位,强化市场关系,对大宗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对必要的工序分包和临建项目分包,均采取招标方式,竞价选择供应厂商和分包单位。 4.3 规章制度为约束 青云公司以《青云管理制度》为纲领,制订了包括进度、质量、成本、物资、设备、资金等方面的管理方法及实施细则,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 首先,在总结联营双方成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水电四局和水电十四局作为水电工程施工的两支劲旅,在多年的施工和改革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但管理的定位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在三峡工程建设的具体实践中,青云公司将许多新的管理思维融入了制度之中。 其次,制度的制订还要重视联营双方企业历史和背景的差异。水电四局和水电十四局的施工领域各有侧重,因此形成了企业内部不同的人力资源结构、资产结构和技术结构。由于以往所处地域不同,政策环境也不同。因而,联营体的制度管理必须平衡这些差异,克服矛盾,实现协同,促进双方的优势叠加和互补。 制度的出台关键在于落实。考核是落实制度的有效手段,青云公司对几项主要的管理制订了相应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