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水利工程
   全国河流水系网络化与渤海淡化工程的思考      ★★★ 【字体: 】  
全国河流水系网络化与渤海淡化工程的思考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46:30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21世纪水问题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半个世纪来兴建的水利工程,成绩是巨大的、也是有目共睹的[1]。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水资源短缺、洪水、干旱、水土肥流失、水污染仍然是严重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完成的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2],使笔者有机会到各个流域与省区进行路线考察。在复杂的人地系统中,认识到解决中国的水问题,必须依靠水利 - 地理系统工程来解决。由此提出全国水系网络化与渤海淡化的思考[3],这是一个世纪工程,需要得到有识之士的共识,并且进一步地探讨与论证。

关键词:水资源 水灾害 水土肥流失 水污染 天地信息网络系统 虚拟水环境

  20世纪后半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水利建设突飞猛进,从1950年只有8座高15 m以上的水库[4],发展到大中小型水库8.5万座,其中大型水库355座,大中型共计3 300余座,全国水库总库容5 200多亿m3;蓄滞洪区总面积达 3.5万km2;中国的江河大多数自西往东流,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城市集中,几乎所有的沿岸城镇都受到两岸堤防的保护,大中小河流的堤防近27万余km;中国历代都有开渠种田的习惯[5],半个世纪以来修复与修建的灌渠规模之大,网络之密是历史上无法比拟的,东中部几乎所有的平原与盆地都布满了密度不等的灌渠网络,全国有效灌溉面积0.567亿hm2,接近总耕地的1/2(2003年水利部信息中心数据库),结束了完全靠天吃饭的历史。中国水利建设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1/7的世界耕地,1/4的世界人均水资源,养活世界1/5人口,本身就说明了中国对水资源的利用是费尽心血的。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产业种类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环境用水所需要的淡水水量日益增加、水质要求日益提高。水资源的短缺仍然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首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有识之士提出了各种解决途径。有人提出海水淡化的途径、有人提出凿开喜马拉雅山与青藏高原,把印度洋的水汽引到西北干旱区、有人提出将渤海的海水引入大西北[6],等等。笔者研究认为需要统筹解决洪旱灾害、水质污染、水土肥流失、水资源利用的水利系统工程。在已建水利工程的基础上,首先解决南水北调三纵四横的网络工程,然后考虑全国河流水系网络化以及渤海淡化工程的问题。

  已建3 300多座大中型水库,占据了许多优良坝址。黄河流域的大中型水库的总库容,仅8座大型水库库容501亿m3[7],已经超过了黄河全年的径流总量500亿m3。除了西南地区大江大河尚有一些优良坝址外,很难再找出几千个优良坝址。由于大江大河上游山区的水土流失,中下游河床淤积抬高,半个世纪来大堤普遍加高加厚,显然大堤是不可能无限加高加厚的。盆地与平原区的灌渠网络化,历史悠久,大都是考虑自流灌溉。就是南水北调除了少数地段需要提水外,也是尽量地走自流的路线。沿河工业的点源污染与流域面上的农肥、农药的面源污染使得大江大河也免不了受到污染的侵袭。近十多年来全国加强了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是卓有成效,但是水土肥流失的面积大,流失的强度也大,水土肥流失仍然严重。上游山区水土肥的流失,不仅使中下游河道河床淤积,还使河水污染。由于河床继续抬高,洪水位随着抬高,年内出现洪水的频率增加、洪水的强度也增加。1998年长江的洪水,抗洪非常艰巨,惊心动魄的一场苦战,保证了两岸城镇免受洪灾之苦[8]。冷静下来思考,浩浩荡荡一江淡水资源都被驱赶到大海中去了,换来的是第二年上下游的偏干旱。

  中国大陆上空多年平均含水汽总量为1 445亿m3,总降水量约是6万亿m3,44%转变为地表径流量,地表径流量约为2.7万亿m3[9],可见雨水的直接应用是很有潜力的。在2.7万亿m3的地表径流中,每年大约有1/4~1/3作为洪水排泄到海洋中去。大约有7 000~9 000万m3的洪水,虽然被已建水库拦蓄了一部分(最大容量5 200万m3),但是每年季节性的洪水由南向北,从2—3月份开始到8—9月份终止,依次从珠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松辽河按照不同的概率发生。同时春旱、夏旱、秋旱,在北方、南方交替发生,而西北地区是长年干旱的。这种季节性的水量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得我们不得不在建设了许多水库的前提下,考虑用系统论的思想[10],水系网络化的对策来均衡水量。

  上述分析促使人们思考,21世纪中国的水利建设方略是什么?如何统筹解决洪旱灾害、水质污染、水土肥流失、水资源利用的水利系统工程?在已建、在建、未建水库的基础上,水库与水库之间以地上或地下的方式连接起来,形成水库之间的连通管道,从而使得全国的大江大河、小江小河构成网络化水系。这意味着,从小流域开始,只要发生洪水,立即分流到邻近流域中去,小流域的洪水不再全部汇流到主流、干流中去。大江大河之间的洪水通过大型水库之间的连通相互调剂。使得洪水的频率降低,洪水的强度降低,逐步调平洪水。在水利建设上需要突破一些观念,例如调水的单向性转变为调水的双向性,不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改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状况具有重大作用

  • 下一篇文章:西北矿业开发与水资源矛盾分析及其对策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全国河流水系网络化与渤海淡化工程的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全国河流水系网络化与渤海淡化工程的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布置方案的影响因...
  • ››浅论官溪水电站机组转速下降不到停...
  • ››浅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
  • ››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成因、成灾与治...
  •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 ››舟曲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及经验
  • ››城市园林绿地雨水利用的方法探析
  • ››浅析舟曲县干旱与水资源利用问题
  • ››浅议水利工程投标报价评分的类型及...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合同管...
  • ››全国河流水系网络化与渤海淡化工程...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