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水利工程
   全国河流水系网络化与渤海淡化工程的思考      ★★★ 【字体: 】  
全国河流水系网络化与渤海淡化工程的思考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46:30   点击数:[]    

仅是南水北调,也可以北水南调,西水东调与东水西调;自流为主转变为提水与自流并重;地表调水转变为地上、地下连通并重;建设地表水库转变为地表水库与地下水库建设并重;工程中应考虑土与肥保留在原地,水通过下渗流出流域;等等。总之,目标是尽可能地将降水量(6万亿m3)拦蓄在陆地上,增加植被涵养水分的能力,促使降水下渗,先形成地下水(对污染水质可以起到降解的作用),由地下水补给河川径流,人工建设三维的立体水系网络,经过多次地上、地下循环使用,剩余优质淡水集中引导到渤海里去。这是一揽子考虑防止洪水、抗御干旱、水资源充分利用、水土肥保持、降解水污染的水利系统工程。

  渤海湾是地壳沉降区,也是中国地形的最低处,因此网络水系中的弃水最后可注入渤海湾,依托渤海湾的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庙岛列岛(现在的长山县),建立海闸、海坝,变渤海为淡水湖。渤海是我国内海,在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建闸建坝是国内问题,没有国际纠纷。渤海平均水深18 m,老铁山海沟最深处不足80 m,面积约7.7万km2(相当于台湾岛与海南岛面积之和),可容纳1.4万亿m3的淡水(长江年总水量不足1万亿m3,相当于1.5年长江的总径流量),全国的水量调配得好,2~3年渤海就能淡化,或者说2~3年渤海的淡水就可以更新一次。建闸建坝可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水深从0~80 m,坝长120余km(依托庙岛列岛),开若干个闸门,坝顶修建高速公路。可解决华北京津唐地区与环渤海地区的淡水紧缺问题,还能使环渤海真正构成一个循环交通物流的环渤海经济区。渤海从海水转变为淡水湖,是海域生态与环境系统转变为淡水湖生态与环境系统的问题,生态系统的转化将会带来哪些有利与不利的问题,必须在事先研究清楚。例如中国4大盐田,3个在渤海湾沿岸,究竟是盐田搬家,还是用漂浮输水管道将海水从渤海外传送到盐田?渤海海底是石油油田,究竟是水上开采还是陆上开采?渤海湾的海产是移至渤海湾以外,还是预留海水通道,进行养殖?凡此种种都需要经过严密地论证。这是以水利工程为主导的地理系统工程。

  为此,首要的任务是调查各大中小河流,流域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壤中水、生态用水、环境用水(所谓环境用水是指河流、湖泊、沼泽、湿地都是有一定容积的水量的,河流中没有了常年流水,就不成其为河流了;湖泊中没有一定水位的水量,也就不成其为湖泊了,所以必须保证河流中的常年流水,湖泊中一定水位的水量,这就是环境用水。)、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的自然水分循环与人工水分循环的两环嵌套的水分循环,并按时序过程进行水量平衡、含沙量与输沙量、水质分级等计算,然后进行河流水系网络化的勘探与设计;其次是河流水系网络化与城镇体系系统的网络化、基础设施系统的网络化、国民经济系统的网络化等,需要协调一致地建设。前者为水利系统工程,后者为地理系统工程 [11]。

  调研与论证应该采用高新技术,应用天地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12],遥感数据、遥测数据、定位数据与通讯网络、计算机网络结合,计算与设计可以先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研究,然后再进行物理模型与原型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钱正英. 中国水利[M]. 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1 87-663.[2]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 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统计表 [M]. 内部资料,1990 1-226.

[3] 马蔼乃. 21世纪黄河系统工程方略[A]. 首届黄河论坛暨王化云治黄思想研讨会集[C].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4] 曹楚生. 中国的坝工[A]. 钱正英. 中国水利[M]. 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1 478.

[5] 朱惠琴. 中国的水利史[A]. 钱正英. 中国水利[M]. 北 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1 43-59.

[6] 陈昌礼. 海水西调与我国沙漠和沙尘暴的根治[J]. 中国工程科学,2001, 3(10):13-21, 27.

[7] 陈霁巍. 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卷)[M]. 郑 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1998 308.

[8] 李德华、丘久钦. 众志成城 ''98长江抗洪图[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 1-241.

[9] 水利电力部水文局. 中国水资源评价[M]. 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7 15, 21, 46.

[10] 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 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A]. 钱学森. 论地理科学[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4 94-112.

[11] 马蔼乃. 论地理科学[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1):1-6.

[12] 马蔼乃. 航天信息与地理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及其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34(4): 533-541.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改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状况具有重大作用

  • 下一篇文章:西北矿业开发与水资源矛盾分析及其对策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全国河流水系网络化与渤海淡化工程的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全国河流水系网络化与渤海淡化工程的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布置方案的影响因...
  • ››浅论官溪水电站机组转速下降不到停...
  • ››浅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
  • ››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成因、成灾与治...
  •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 ››舟曲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及经验
  • ››城市园林绿地雨水利用的方法探析
  • ››浅析舟曲县干旱与水资源利用问题
  • ››浅议水利工程投标报价评分的类型及...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合同管...
  • ››全国河流水系网络化与渤海淡化工程...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