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水利工程
   毛泽东时代共和国水利建设成就      ★★★ 【字体: 】  
毛泽东时代共和国水利建设成就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45:01   点击数:[]    

库区江段污水排放总量达十亿吨以上,长江水量巨大,因总体水质仍属良好、但附近的江段已形成严重的岸边污染带。三峡建库后,由于水位抬高,流速减缓,岸边污染带将进一步加重。

三峡工程面对的另一困难便是移民问题,因三峡水库建成后将淹没很多乡镇,预计在工程施工期内共需迁移103万人。第一期工作只迁移了94000多人,但在第二期工程便需把156米水线位下的居民全部迁移,工作量十分繁重。但最大的还是资金问题,据了解,进入第二期工程之后,资金缺口也开始扩大。在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费便要400亿元,耗资极为庞大。26

此外,长江流域上游因大量采伐森林资源,导致水土大量流失,加剧河道淤塞。有鉴于此,中国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营造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简称“长防林”)。林业部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总目标,初步设想用三十至四十年时间,植树育林,建设一个有森林面积3亿亩的一个防护林体系。

长防林工程主要在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和土壤侵蚀量大的地区全面展开。长江流域地区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而且光能热能充足,有利于树木生长。在人烟稠密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等地区应以营造农田林网和实现四旁绿化为主,使森林覆盖率达到10%左右。在丘陵地区,坡度较大,降水量多,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要有效地维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应达60%。

长防林工程除了要恢复和扩大长江流域的森林植被面积外,还要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效益。长江流域人口众多,是中国主要工农业生产中心,其生态环境的好坏,足以影响数以亿计人口的生计。从这个角度而言,长防林建设的需要和迫切性已经清楚地显示出来。27

八、淮河

淮河地处中国腹地,自古多灾。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治淮达四十多年,投资达90多亿元。筑水库,造水闸、开运河、修堤坝、浚河道、建灌区、立枢纽,使得淮河为害大为减轻。然而,1991年夏天的特大洪水,将沿淮河两岸决堤破坏,淹田成渠,团村成岛,外洪内涝,造成了相当于法国总人口的灾民,经济损失高达400亿元。

淮河的治理,不单是治洪,也不单是治涝,还得注意到旱。淮河流域的洪涝旱,三害交恶,洪为元凶,涝随洪而来,旱因洪烈。所谓射人先射马,治淮先治洪。洪害不除,全盘不活,这是淮河的基本河情。早在四十多年前,周恩来总理就亲自拍板订下了治淮的总方针——“蓄泄兼筹”。

治理淮河的重点工程是加强山丘区水利建设,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修建板桥,石漫滩等重点水库;扩大和整治淮河上中游干道的泄洪信道,使淮北大堤达到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巩固和扩大淮河下游排洪出路;续建沂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治理包浍河、奎濉河、汾泉河、洪泄河、涡河、沙颖河等跨省骨干支流河道,并进行湖洼易涝地区配套工程建设,提高防洪除涝标准。

为了减少洪汛期间上游洪水的迅速下泄,在淮河干流和支流的上游修建了许多山谷水库。如淠河上游的佛子岭水库,史河上游的梅山水库,浉河上游的南湾水库等三十多座大型水库和四千多座中小型水库,在大雨时把部分水拦蓄起来,削减洪水进入中下游、起到了防洪作用,并可进行发电和灌溉。与此同时,上游广大山地丘陵区还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减少了水土流失。28

九、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

目前,中国除了三峡工程外,还有“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这项空前伟大的水利工程足以改善国家的生态环境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布局。方案构思是利用西藏高原(海拔5000米)到西北内陆盆地(海拔3380米)的落差;和西南多雨,西北干旱的降水量差距,从西藏雅鲁藏布江调水至四川阿坝草地入黄河。有关科研机构建议在雅鲁藏布江朔马滩筑92米之堤坝,将水位抬高至海拔3581米,引水到波密入怒江。在夏里筑坝堵江,此坝高396米,筑成后是雅黄工程第一大水库,往东引水入澜沧江。在昌都麦曲水库筑坝181米高,引水东进入金沙江。再建金沙江大水库,坝高386米,将水引入雅砻江。在甘孜南筑坝,高100米,引水东至卜水河,经大渡河上游的多柯河和麻尔柯河,再过若尔盖草地入黄河。流程全长达1800公里,引水量2000亿立方米,工程造价逾2250亿元,建设工期五年。

我国西北地区,地处欧亚大陆的干旱和半干旱区,气候干燥少雨,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恶劣,以致农耕困难,经济贫脊落后。为了解决西北地区日益沙漠化,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我国南水多,北水少。因此南水北调有利同时解决南涝北旱的灾荒。专家估计这工程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态有巨大的效益:

1、增加耕地:大西线调水工程可彻底改变大半个中国的干旱问题,可增加20亿亩左右的耕地,即把我国可耕地面积提高一倍;改良和更新半沙化的退化草场近50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一倍左右。

2、根治黄河:藏水调到黄河后,每年可增加黄河水量达80亿吨。按每吨水0.5元计,可得水费40亿元。同时,充沛的水量可以改造西北地区的沙漠,绿化黄土高原,根绝水土流失,彻底解决黄河的泥沙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虚拟水:水资源与水安全研究的创新领域

  • 下一篇文章:论城市区域性供水理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毛泽东时代共和国水利建设成就”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毛泽东时代共和国水利建设成就”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布置方案的影响因...
  • ››浅论官溪水电站机组转速下降不到停...
  • ››浅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
  • ››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成因、成灾与治...
  •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 ››舟曲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及经验
  • ››城市园林绿地雨水利用的方法探析
  • ››浅析舟曲县干旱与水资源利用问题
  • ››浅议水利工程投标报价评分的类型及...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合同管...
  • ››毛泽东时代共和国水利建设成就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