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事业停滞不前达三百年之久。6
1949年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进行了多次的治水工程。淮河、黄河、长江、运河、辽河、松花江、珠江,七大流域都先后进行规划治理。不论筑坝防洪发电,修堰引水灌溉,国家参与程度,群众动员人数和总投资额,都远远超过了历代,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统计,由1952年至1980年近三十年间,国家用于水利的资金近800亿元,其中地方及社队自筹也近之百亿元。建成大量的防洪、灌溉、排涝、发电等工程设施。主要是:整修、新修堤防、圩垸、海塘165,000公里;疏浚整治排水河道,开辟排水出路;修建大型水闸241座;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6,000万座(解放前有大中型水库23座),塘坝640万处,总库容量达4000亿立方米(包括电力投资的库容1100亿立方米);建设万亩以上灌区5000多处;机电排灌动力由解放初的9万多马力发展到7000多万马力;机电井从零开始发展到209万眼;水利结合发电装机900万千瓦。
这些水利工程发挥其效益,初步控制了普遍的洪水灾害,延迟黄河的决口时间,稳定七大流域。另外,农业方面亦得到发展,全国灌溉面积由解放初的2.38亿亩发展到7.1亿亩,灌溉耕地的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初步治理了易涝地2.6亿亩,占全部易涝耕地面积76%。其次,每年为工业和城市人民生活提供的水量达数百亿立方米,解决饮用水的问题。7 1997年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收入各类资金370亿元,比上年增加6.3%。全国新增灌溉面积2092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1716万亩,修复水毁工程34.8万处;新建、维修、加固水库1.31万座,堤防和渠道28万公里。
1997年乡镇水利完成总投资13亿元,新建工程142项,新增日供水能力110多万立方米,受益人口177万人,解决了1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
1980年全国小水电发电量达127.19亿度,占全国农用量的39.62%。小水电已经成为农村的重要能源。
1997年水利系统新开工中小水电站120万千瓦,建设规模达800万千瓦,完成投资160亿元,新增装机18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800亿千瓦时,均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8
1981年全国水利管理会议提出,把水利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管理上来。此后,各地水利部门集中精力加强了对现有水利工程的管理。例如:“三查三定”,查安全,定标准;查效益,定措施;查综合经营,定发展计划。又推行经济责任制,以调动管理单位和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工程经济实效。各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积极利用自己管謢范围内的水土资源、设施、人力和潜力,开展综合经营,实行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管理单位增加收入,为职工改善生活,提高管理单位经费自给率。据统计,1982年国家管理单位多种经营收入已达八亿多元,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市、自治区实现了自给或自给有余。另外,各地继续贯彻国家农委批转水利部《关于在全国加强农田水利工作责任制的报告》精神。至年底,全国已有60%以上的农田水利工程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管理责任制。其中山东、山西、四川、贵州等省,由于领导的重视,因而点带面,分类指导,进展较快,成效也较大。实行管理责任制的成效是:1、从根本上解决了无人管理的问题,促进了水利工程的维修和养护;2、管理人员的责、权、利的结合,提高了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3、设备完好率提高,能源消耗减少,用水成本降低。与此同时,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还普遍推行了以合同制、承包制和按受益面积分摊任务到户的农田水利建设责任制,改变了过去吃“大锅饭”的作法。9
一般来说,我们只知道“大跃进”是与“大炼钢铁”联系在一起的。其实在“大跃进”的年代里还有“大兴水利”和“大搞群众运动”,这是与“大炼钢铁”并驾齐驱的内容。1959年展开的“水利运动”又简化成“建库修坝运动”,有统计说,现在的水利设施,大部份都是以前“水利运动”所留下的产物。据《中国水利年鉴》统计,1990年底共有水库83,387座,其中库容大于1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有366座,而1000万至1亿立方米的中型水库则有2499座,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水库就有80,522座。事实上,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七十年代初,水利还有一次“小跃进”,建成了一批水坝,当时之水库的数量多不胜数,堪称世界之最。10
1997年引入水利部重点工程建设共14项。其中引入国家重点工程水利项目的有: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江垭水利枢纽工程、治淮骨干工程、治太骨干工程、疏勒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8个项目。1997年,这8项国家重点工程共投资813,946万元。11
三、农田水利开发
中国地大物博,很多地方的经济还是以农为主,因此必须搞好农业。若在这方面搞得不好,那后果实在不堪设想——中国人口高达十二亿,国民的粮食主要来自农田,万一因农田工作不好,引致缺粮,危机随时出现——人民抢购粮食,粮食价格高涨,出现饥荒,社会动荡……
农田开发首重于“水”,故此农田水利是十分重要的,它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建国以来,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迅速,成绩显著。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的内容日益丰富。在水利资源的利用上,已经由单一的水源利用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