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水利工程
   毛泽东时代共和国水利建设成就      ★★★ 【字体: 】  
毛泽东时代共和国水利建设成就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45:01   点击数:[]    

得了巨大的成就:

1、装机容量的增加:中国的水力资源相当丰富,总蕴藏量达68,000万千瓦,占世界第一位。解放前,发电量只有43亿度,装机总量16万千瓦。解放后,到1981年底。全国发电量已达3093亿度,装机总容量达6900万千瓦。

2、大批电站建成和合理分布:解放前,90%以上集中于东北地区和沿海几个大城市。解放后,国家除了积极扩建原有电厂外,还大规模地在新兴地区和电力薄弱地区兴建电站。

由1961年至1970年,水电平均每年占总发电量的比率为17%,1971年至1980年为21%,1981年至1990年为22%,即自1971年开始,水电每年大概占发电总量的两成,其余八成为火电。到1991年底,全国共建500千瓦以上的电厂3467座,其中水电站达199座。19

1997年全国电力工业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339亿元,其中水电完成244亿元。全年基本建设新增500千瓦及以上发电机1490万千瓦,其中水电340千瓦。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于1997年12月8日如期实现截流,为水电站2003年或提前投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

六、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黄河是一条骜桀不驯的河流,几千年来黄河的洪水和泥沙给下游人民带来过难以估计的灾难。历代政府为控制它、驾驭它,不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时至今天,黄河的安危仍然是中国人民十分关注的问题。

1949年的五十年以来黄河度过了七次较大的洪水险情,无一次决口。五十年来治河的成果归纳起来可分为下列几项:

1、加强下游堤防:黄河首要问题是防洪,建国后对下游两岸1350多公里的大堤,先后进行三次全面加高厚,堤身一般加高二至六米。此外,还采用“淤背固堤”的方法,确保大堤不决口,缩小灾害。

2、开辟金堤,东平湖水库滞洪区:由于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排洪力上下不一,因而出现壅水,就有决堤的危险。唯一的办法便只有牺牲局部地区来保护大局,所以选择适当地方开辟滞洪分洪区。五十年代初就在艾山以上先后开辟了北金堤滞洪区和修建了东平湖水库。

3、整治下游河道:黄河是一条高于两岸地面的悬河,含沙量高,冲淤变化难测,主槽游离不定。由于河槽极不稳定,潜在的危险很大。为保护滩地免受水流淘刷,因而修建了一系列护滩工程,用时还建立许多堤坝等导流工程,将河槽固定下来。经过三十多年的整治,河道已经控制,河势稳定。

4、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这是治理黄河泥沙的根本。五十年代初中国便组织各方面有关专家对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面积一千平方公里以上的二十条支流进行了综合性的水土保持勘察工作,治理措施包括修建水平梯田,植树种草,兴建引洪漫地小型水利工程等,以减少土坏的侵蚀。

5、大规模兴建水利水电工程:到目前为止,黄河干流已建成刘家峡、监锅峡、八盘峡,青铜峡、三盛公、三门峡等大型水电枢纽。另外,现在黄河流域有大、中型水库174座,总库容为315亿立方米。有50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80处,更有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35处,以及数以千百计的中小型灌溉站,灌溉面积6000多万亩。在防洪、拦沙、发电,灌溉等方面起着良好的作用。

虽然在黄河的治理上取得显著的成绩,但凡事都应居安思危。事实上,黄河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其一,中游水土流失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土壤侵蚀仍在继续。加上人口增加,新开荒土地使每年每亩土壤流失量达二十吨。

其二,近年来下游河道以每年十厘米的速度淤高。目前堤滩内地高出堤外地面一般为四至五米,高者在十米以上,并且还在继续升高,使排洪能力日减,淤积不断增加。

其三,滞洪区难以应用。虽然在下游开辟了北金堤,东平湖水库滞洪区,对防御特大洪水是有作用的,但这是非迫不得已也不会使用的,因为滞洪区内有许多居民和农田。据估计,利用一次北金堤滞洪区大约需要花十亿元,其中包括移民安置费、农田淹没的损失。
其四,河口段的不断延伸,引起下游河道的逐渐老化和尾段的频繁摆动。据多年资料统计,黄河下游泥沙有一半堆积在利津以下的河口三角洲地区,使三角洲不断向海中扩展。河道延长后,引起了泥沙自下而上的溯源堆积,加速了河道淤积的进度。加上河口三角洲的延伸,河口地区的治理变得更为复杂了。

总而言之,目前黄河下游还存在不少问题,下游防洪体系还有不少隐患,决口的危险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大家都认识到要搞好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是解决黄河泥沙的根本措施。然而水土保持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工作,它不是一代或二代人,三、五十年能够完成的,而是要几代人,甚至一、二百年或许更长的时间,才能取得成效。21

为了根治河患,1994年河南洛阳市以北30公里小浪底开始一项庞大的水利工程,估计历时八年完工。其总投资仅次于三峡工程,动态投资近350亿元。小浪底水利工程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利用左岸大山挖成一平方里的空洞,在里面控地下洞井110个,作为沉沙池,配合其它泄洪工程,控制黄河水沙,克服世界含沙量最高的黄河,解除下游泛滥的威胁。小浪底位于黄河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地处要冲,刚好是阻截黄河泥沙的最佳位置,泥沙是令黄河祸患频频的主要元凶,因此小浪底工程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虚拟水:水资源与水安全研究的创新领域

  • 下一篇文章:论城市区域性供水理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毛泽东时代共和国水利建设成就”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毛泽东时代共和国水利建设成就”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布置方案的影响因...
  • ››浅论官溪水电站机组转速下降不到停...
  • ››浅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
  • ››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成因、成灾与治...
  •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 ››舟曲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及经验
  • ››城市园林绿地雨水利用的方法探析
  • ››浅析舟曲县干旱与水资源利用问题
  • ››浅议水利工程投标报价评分的类型及...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合同管...
  • ››毛泽东时代共和国水利建设成就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