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不相同的。前者为后者提供了进一步展开的框架范围,奠定了主权丧失的基调;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展开,并逐步改变“文本”的内容,进而产生新的“文本”。这种实践在展开过程中,呈现明显的单向性和不对称性,即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实践主体的一方积极主动,不时相机逾越“文本”的界限,为自己争得更广阔的活动余地;而另一方却一直保持沉默。因而,基于条约文本之上的实践,特别是实践主体在认知和态度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才是晚清上海港引水权丧失的持续动因和深层内容。只是由于时光流逝,实践的具体内容被掩盖起来,而“文本”却凸现于历史表层,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使人不自觉地误将“文本”等同于历史。 注释:
[1] 参见郭卫东《近代中国利权丧失的另一种因由--领事裁判权在华确立过程》,《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2期。
[2] 对于中国引水史的研究,迄今还非常少见。1950年,曾任职于民国海关系统的英国人赖特出版了英文专著《赫德与中国海关》(),其中有一章专门叙述1840-1868年中国引水业的发展。1980年代,人民交通出版社陆续推出“中国水运史”丛书,其中上海、天津、厦门等地的港史,以及《中国航海史》,对于近代中国引水权的丧失有简单的介绍。受中国航海学会引航专业委员会的委托,北京大学历史系徐万民教授承担了“中国引航史”这一研究课题,并于1998年出版了《简明中国引航史》(外文出版社)。该书是第一本简要叙述中国引水史基本轮廓的著作。更加详细的《中国引航史》书稿,现亦基本完成。笔者作为该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承担了其中近代部分(1840-1949)的研究工作。
[3] 比较完整的近代上海港引水史资料,现藏于上海港务局档案馆。此外,上海引水公会经理乔治·菲利普利用该组织所藏资料,于1932年编辑了两份编年体大事记,即《上海港引水大事记(1831-1932)》(The Log of the Shanghai Pilotage Service 1831-1932),和《上海引水公会大事记(1900-1932)》(Principle Events of the Shanghai Licensed Pilots' Association 1900-1932),逐年纪录该港引水业发展的大致轨迹,亦可资参考。
[4] 梁廷枬:《粤海关志》,卷二八,夷商三,页二、三。
[5] 梁廷枬:《粤海关志》,卷二八,夷商三,页三十;卷二九,夷商四,页三十、三十一。
[6] 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40页。
[7] 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第60页。
[8] 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第100页、107页、93页。
[9] 乔治·菲利普:《上海港引水大事记(1831-1932)》,上海,1932年,第7页。
[10] 茅伯科主编:《上海港史》(古、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版,第118-119页。
[11] 《引水章程》,见《北华捷报》第284期,1856年1月5日;《领事通告》,见《北华捷报》第495期,1860年1月21日。
[12] 乔治·菲利普:《上海港引水大事记(1831-1932)》,第31-34页。
[13] 乔治·菲利普:《上海港引水大事记(1831-1932)》,第47-48页。
[14] 李恭忠:《〈中国引水总章〉及其在近代中国的影响》,《历史档案》2000年第3期。
[15] 茅伯科主编:《上海港史》(古、近代部分),第173页。
[16] 该组织的英文名称为The Shanghai Licensed Pilots' Association,中文直译为“上海持证引水员公会”,但习惯上称为“上海引水公会”,本文从此习惯称呼。
[17] 上海海关档案 (一) 7-540-6,《特许状》,1903年7月11日。本文引用的上海海关档案,为上海港务局1960年代的抄件,由上海港引航管理站提供,特此致谢。
[18] 上海海关档案 (一) 7-540-36,海务巡工司致江海关税务司,1928年4月25日。
[19] 上海港务局档案馆藏:上海引水公会档案重要卷,第71卷,《引水公会委员会会议记录(1899-1903)》,第56-73页。
[20] 薛福成:《浙东筹防录》,卷一上,转引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第四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59-160页、169-170页。
[21] 罗亚尔:《中法海战》,转引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从刊·中法战争》,第三册,第564-565页。
[22] 闽海关税务司法罗格呈总税务司的报告,转引自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从刊编委会主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13页。
[23] 上海海关档案 (一) 6-339,上海港务长致上海关税务司,1885年8月5日;上海海关档案 (二) 3-355,上海关税务司致上海道,1885年9月21日;罗亚尔:《中法海战》,转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第三册,第580页。
[24] 1922年中国海界委员会呈海军部,转见陈诗启《中国海关与引水问题》,《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5期。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