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发展的形势,以及中国引水业的现实状况有关。1843年上海港开埠之后,出入上海港的外国商船逐渐增多。这些外国船只多为轮船或新式帆船,吨位较传统帆船要大,驾驶和操纵起来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于是,引水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对引水工作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但当时上海港还没有形成专门的引水业,船舶引领工作由一些渔民兼营。他们的技术、设施都不尽人意。清政府对于港口引水事务不闻不问,缺乏任何管理。[10] 在这种形势下,外籍引水员遂得以趁虚而入。
但外国势力并不满足于条约文本,他们的实践不久就越出了前者的范围,并制作了新的“文本”。1855年12月10日,英国领事罗伯逊、美国领事墨菲和法国领事爱棠,联名用英文公布了《上海港引水章程》。1859年12月23日,英、法、美三国领事又公布了一份英文《上海港外籍引水员管理章程》。按照其中的规定,英、法、美三国领事成了上海港引水行政管理的最高机构,从他们那里,派生出对引水员的考选权、管理权和考选机构,再派生出引水员资格,引水员根据章程中的具体要求组织起来,集体承担上海港引水业务。[11] 外国领事们的这种权力,当然来自于前述条约文本。但是,外国领事决定引水员执业资格、掌握管理引水员的最高权力,显然并不在条约文本所许可的范围之内。他们制作的新“文本”,并未经过中国政府认可,显然也不具备合法性效力。
外国领事和外籍引水员却不理会这一点,努力让新的“文本”发挥事实上的效力。1860年1月,由外国船长、外国保险公司职员等六位委员组成的引水员考试委员会,在上海英国领事馆召开第一次会议,会上制定了引水员考试规则。到1860年4月16日,已经收到各国领事所颁执业证书的引水员,都走到一起,同意组成一个引水员团体--“上海引水公司”。由于处在初始阶段,这家公司的组织还比较松散,一定程度上受保险公司控制,引水员们每个月从它那里领薪水,大约100两银子,每三个月还可以分一次红利。[12]
这种团体的出现,在中国近代引水史上是先导性现象。1863年1月,由外国船长和商人们赞助的第二家引水公司宣布成立。而上海引水公司却陷入了危机,于1864年12月歇业,其6名成员脱离出来,另行成立了“商业引水公司”。留下来的引水员对原上海引水公司进行整顿,将它改组为“黑球引水公司”。[13] 短短几年中,原先的一家公司分化出了三家公司,其中还不包括一部分个人执业、分散经营的中国籍引水员。
实践在展开着,并将原先的条约文本抛在了身后。这些经过考试而产生的外籍引水员及其职业性团体的出现,意味着一种新的实践方式正在形成,即引水业正在走向职业化、制度化和组织化。但另一方面,新的实践方式的出现,又意味着中国引水权的丧失,已经从法权的层面进入到了事实的层面。 三、实践的进一步展开:权利完全丧失
实践既已越出了条约文本,遂沿着自己的方向越走越远。在外国商会、领事及公使们的推动下,19世纪后半期,外籍引水员进军上海港引水业的实践仍在进一步展开。伴随着这一进程,上海港引水业日益呈现两个“国际化”,最终导致了喧宾夺主的局面。
一是管理“国际化”。1868年,在各国驻华外交使团操纵下、由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订的《中国引水总章》,颁行全国施行,成为中国引水业的最高法规,前后沿用了六十多年。[14] 按照其中的规定,引水管理权集中在海关总税务司手中,由它制订全国性引水章程,再由各港海关理船厅制订地方性引水规章,并进行具体的引水管理,从而形成了一个以海关总税务司(实际上就是赫德本人)为核心、以各港理船厅为枢纽的全国性引水管理体制。当时,海关名义上是中国的政府部门,但其主要职位都由外籍人占据,从属于海关的引水管理机构,也毫不例外地呈现“国际化”色彩。上海港理船厅的长官--港务长,一直由外籍人担任。并且,在港口引水事务管理上,起作用的除了港务长之外,还有外国领事和外国商会。《中国引水总章》规定,上海港的引水员考选机构,即引水员考试委员会,由四人组成,一为港务长,一为引水公会的资深引水员,其余二人为外国商会和外国领事的代表。也就是说,在引水管理上,中国人没有任何发言权。
二是引水员群体构成的“国际化”。一方面,中国籍引水员不断减少。1868年,上海港的55名引水员中,中国人还有15名,到1889年就只有4名,1896年则只剩下2名,至1900年只剩下张玉一人。[15] 另一方面,外籍引水员,尤其是英、美和德籍引水员,却不断增多,以致于到19世纪末年,外籍引水员基本垄断了该港引水业。
在这种有利条件下,外籍引水员加紧活动,终于垄断了整个上海港的引水业。1900年1月底,统一的“上海引水公会”成立,[16] 其成员共有35人,包括唯一的中国籍引水员张玉。1903年7月,上海港务长、外国领事代表以及外国商会代表,共同签发了一份特许状,规定该港的所有持证引水员,都必须成为上海引水公会的会员,并特许上海引水公会专营该港引水业务,它在《中国引水总章》的约束下享有自治权,还有权修订《上海引水分章》,上海港引水员的培养也由它来负责。[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