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水利工程
   条约文本与实践——晚清上海港引水权的丧失      ★★★ 【字体: 】  
条约文本与实践——晚清上海港引水权的丧失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44:51   点击数:[]    

17] 这样,中国最大港口的引水业务,就被外籍人所把持的管理当局,特许给了同样是由外籍人控制的上海引水公会去独家专营。

实践再一次越出了条约文本的许可范围,并推出了新的“文本”。关于这份“特许状”,海关主管引水事务的最高官员--海务巡工司后来曾说道:“很明显,它并未呈递给中国政府或总税务司审查,也未得到其批准。因此,我也怀疑它是否具有效力。”[18] 可是,它却成了上海引水公会独占该港引水业的法律依据,1920年代中国政府试图收回引水权时,外籍引水员还以之为“武器”,公然抵抗。与1855年和1859年如出一辙,新的“文本”同样不具备合法性效力,却发挥着事实效力。

关于唯一的中国籍引水员张玉的问题,上海港务长与上海引水公会几经交涉,决定让张玉“退休”,同时由公会出资2000两白银,作为他的补偿金。[19] 至此,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条约文本与实践的反复互动,在引水业最为发达、引水员人数最多的上海港,中国的引水权终于丧失殆尽。这一局面维持了25年,直到1928年,才有中国籍引水员重新加入该港引水业。

四、实践的不对称性:权利丧失的内因和后果

在条约文本与实践的互动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主要是外国势力的单方面行动,却几乎看不到来自中国政府的对等行动。倒是在中法战争中,这种实践的不对称性显露了出来。这一线索,或许能帮助后人理解近代引水权丧失的内因和后果。

中法战争期间,法国军舰在东南沿海耀武扬威,其中就有外籍引水员的一份“功绩”。当时担任浙江宁绍台道的薛福成,认识到了外籍引水员为敌所用的危险。为了防止他们接受法国军舰的雇用,他将宁波港的两名外籍引水员预先雇用下来,让他们签订合同,答应不为法军服务。听说上海港两名熟悉宁波港的外籍引水员将为法军雇用,薛福成又电请上海道帮忙阻止,结果花了二千两银子,才使这两人签约画押,答应不接受法军的雇佣。[20]

但即使如此,还是有外籍引水员为法国军舰服务。法国人罗亚尔清楚地记述了原台湾淡水港的一名英籍引航员的表现:他是淡水港唯一的引航员, 1884年9月初,他离开台湾,并告诉人们说可以在香港的法国领事馆找到他。这不啻在向孤拔暗示:“我投奔你们来了!”于是,当年10月法军进攻淡水港时,这名英籍引航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此,连法国人都感到震惊:“他所提供的情报是这样的准确,使人相信他本人便是做封塞河道工事的人,尤其是相信置于栅栏面前的水雷是在他的指导下装设的。”[21] 有这样的人来指点航路,法国军舰自然可以顺利进出中国港口和海防要地。

表现最“英勇”的,当数上海港的英籍引水员托马斯(J. Thomas)。1884年8月,他引领法国军舰长驱直入闽江,参加中法马尾海战。此役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不过,托马斯自己并没有捞到好处,福建水师“扬威”号一发炮弹,正好击中他所在的法军旗舰“伏尔他”号,当场将他击毙。[22]

另一名上海港德籍引水员穆勒(B. J. Muller)的行为,则令上海关税务司也感到“实属可恨”。穆勒从1876年开始在上海港担任引水员。1884年6月至1885年7月,他向上海关理船厅请假离职,其实是受雇于法国军舰。1885年2月14-15日,法舰进犯石浦港,就是由他来领航的。战争结束后,他托法国总领事写了一纸凭据,证明他在这一段时间内“所作皆系体面可为之事”,要求发还他的引水员执照。总税务司觉得穆勒的行为未免太过分,因而没有答应他的要求。[23]

中法战争期间外籍引水员的助敌行为,以及中国政府对此无能为力,表明直到这一时期,中国政府的“引水权”观念还没有成长起来,因而在行动上表现得麻木、消极和被动。这正是近代中国引水权丧失的根本原因。连引水权是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知道如何珍惜、维护它?薛福成算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但他的对策,也只不过是一种“技巧”或手段而已。相比之下,作为本国政府在华代表的外国领事,以及外国航运商、外国保险公司等,却表现了积极、主动的态度。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条约文本才得以出现,实践才得以持续进行,外籍引水员才能够一步步进入上海港引水业,并最终将之垄断起来。实践中双方呈现如此之大的不对称性,引水权旁落的苦果又如何能避免呢?

血的事实,向人们显示了引水权丧失的惨重后果,不能不促使中国人觉醒。但这却是在三十多年以后了。1922年,航运界人士开始呼吁政府收回引水权时,即以这次事件为案例,来提醒国人莫再重蹈历史覆辙:“中国若在战时,各口无一华人引水可以雇用,而外国人引水为敌船向导,亦无法律可以制裁。中法之役,有案可证。”[24] 引水权已经完全丧失、不良后果充分展现出来之后,中国人的引水权观念才找到了成长的契机。这不能不使人感叹近代中国时代进程和历史主体的错位:一方面是主权逐步丧失,另一方面却是主权观念的缺席和权利主体的沉默。

结 论

晚清上海港引水权的丧失过程表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并不等同于主权的真正丧失。从条约文本的有关规定,到主权的真正丧失,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实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条约文本及其基础上的实践,对于主权丧失的作用和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观念的成长与主体的缺席——二十年代初收回引水权的尝试

  • 下一篇文章:“三五”至“五五”期间的水利建设经济效益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条约文本与实践——晚清上海港引水权的丧失”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条约文本与实践——晚清上海港引水权的丧失”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布置方案的影响因...
  • ››浅论官溪水电站机组转速下降不到停...
  • ››浅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
  • ››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成因、成灾与治...
  •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 ››舟曲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及经验
  • ››城市园林绿地雨水利用的方法探析
  • ››浅析舟曲县干旱与水资源利用问题
  • ››浅议水利工程投标报价评分的类型及...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合同管...
  • ››条约文本与实践——晚清上海港引水...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