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做法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已经确定,被人们所公认被视为具有法律约束力,像建立在成文的立法规则之上一样时,它们就理所当然可称为习惯法。"[35]照粮分水可称为河西走廊东部地区的习惯法。习惯法有时也得稍加变通。乾隆五十四年大路坝争控水时减少,先经武威、永昌县勘断,不服,五十六年控争,五十七年再经镇番、永昌县勘断,并饬喻各坝水老,公同酌议,从其它渠坝划出水时,断给大路、大二坝,"于按粮均水之中,量风沙轻重,水途远近,通融调剂,以杜争端。"[36]新的分水原则,经"各坝士民各愿具结,并诸勒石,详经道宪批饬结案"成为新的习惯法。 计亩均水 按照纳粮地亩平均分配水时。山丹、张掖、抚彝、高台实行计亩均水。山丹县引山水泉水为五大坝二十二渠;张掖县引黑水弱水为四十七渠;东乐县引洪水河水为六大渠,引虎喇河水为四渠,引苏油河水为二渠,大都麻油河水为二渠,引山丹河水为九坝;抚彝厅引黑河水为二十三渠,响山河水为十渠:以上诸渠,《甘肃新通志》均记录每渠的灌溉顷亩, [37] 似是计亩均水。高台县大渠三十六,而以各渠内支分小渠计则为五十二。有些渠按修渠人夫分水外,有些渠在县志中以地亩记录其灌溉面积,[38]推测是计亩均水。道光五年《镇番县志》说:镇番县大河各坝"浇法:或点香为度,或照粮分时,或计亩均水,各坝章程不一","浇有二法:曰分时,曰计亩。照粮摊水,时尽则止,有余不足,各因其水之消长,遇(倒)[盗]失自任之,是谓分时。若计亩,按地摊浇,以有余补不足,遇(倒)[盗]失,众分任之。"[39] "点香为度"只是计算分水时间的方法之一,而照粮分时和计亩均水才是分水的原则,镇番各渠坝之间的分水按"照粮分时"进行,各属沟乃至各农户间的分水,当按"计亩均水"进行。 使水顺序的安排原则有两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武威县黄羊渠各坝"水则:俱由上至下。各沟浇水自下而上"。杂木渠、怀安渠、永渠"各坝一齐开沟,自上而下。各沟自下而上"。[40] 计粮均水、计亩均水都是平均分配水资源的方法,名称虽异,实质则同。如古浪县的计粮均水,是按照额征水粮石数确定使水时限:"头坝,……额征水粮三百五十石零,草随粮数,额水四百余时";四坝,"额粮五百五十八石,草随粮数,额水六百八十一时";上下五坝,"额粮四四百四十石三斗三升,草随粮数,额水六百五十二个时"。[41]要之,计粮均水,是在水资源不足条件下,优先满足交纳国家正额税粮农田灌溉的分配水资源的方法,多实行于河西走廊东部黑河、石羊河下游,即古浪、武威、镇番、永昌等县。道光《镇番县志》云:"镇邑地介沙漠,全资水利。播种之多寡,恒视灌溉之广狭以为衡,而灌溉之广狭,必按粮数之轻重以分水,此吾邑所以论水不论地也。"[42]这虽是对镇番县计粮均水的解释,但此论可推及实行计粮均水的其他各县。计亩均水,则是在水资源相对较为宽裕条件下,较为充分满足各类农田的灌溉的平均分水方案,多实行于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如山丹、张掖、抚彝、高台等县。 流域内分水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了均平水利,受水利一方人民深为感激:"回忆均水未定时,正值用水,而上流遏闭,十岁九荒,居民凋敝,苦难笔罄。今则水有定规,万家资济,胥赖存活"。人民"…期于均长流,为吾民莫大之利"。[43]一县内各渠坝的分水,在水源较为充足时,在水利老人制度和县府的行政干预下,一般能够保证一县之内纳粮各渠坝的正常灌溉。镇番县,"共计一岁自清明次日起,至小雪次日止,除春秋水不在分牌例外,上下各坝流轮四周。……遇山水充足,可照牌数轮浇。"古浪县,由于有分水制度:"次第浇灌,或时加修浚,士民无不均田效力,水利老人实董成焉,现有奉宪碑文可据。……渠坝水利碑文:古浪处在山谷,土瘠风高,其平原之地,赖水滋灌,各坝称利。" [44] 但分水制度有时也不能解决河西走廊干旱缺水,限制了现有土地发挥更大的生产能力。人们感叹:镇番县"章程虽有一定,河水大小不等","不能照牌得水之地,所在多有","不足之日多,有余之时少,故蹉尔一隅,草泽视粪田独广,沙碱较沃壤颇宽。皆以额粮正水且虑不敷,故不能多方灌溉,尽食地德","皆水利之未尽也"。[45]永昌县"倘冬雪不盛,夏水不渤,常苦涸竭,泉虽常流,而按牌分沟,一牌之水不能尽灌一牌之地,炎夏非时雨补救,未见沾足也"。[46]梁份《茹公渠记》说:"肃自哈喇灰之祸,虽休养生聚,于今六十年。迩来增置大镇,而民生起色,犹且远逊甘凉。……夫肃当祁连弱水间,广二百七十里,袤不及百里,山泽居其半,地狭民希,而塞云荒草,弥望萧条者,火耕水种,擐甲荷戈,一民而百役也。岂非屯田水利之不讲?则民物不殷阜之过与?" [47]此可以推及之。 清代河西走廊的水利纷争和分水制度给我们什么启示?一是在水资源不足时,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要发挥国家的调节共同用水和平均用水的社会职能,在不能大兴工程水利时,应注重制度建设,即分水制度的建设;二是地方政府在分配水资源时,应遵循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原则,既要保证额征粮地的灌溉用水,又要优先照顾离水源较远州县或渠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