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随着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逐利思想以及竞争压力的驱动下,人们的伦理观念逐渐被市场的概念冲淡,一些企业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换取自身发展而最终尝到苦果。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未来的发展之路以引起人们对于企业伦理道德的重视是文章讨论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经济效益;伦理道德;企业发展;市场经济2008年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内忧外患的一年,从国内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黑煤窑、企业高管落马等事件到全球化的金融危机,都无不考验着中国企业。中国大多数企业从改革开放发展到现在也不过只有30年,未来的发展之路还很长,怎样才能经得起考验?如何使中国企业走上一条可持续、健康长久的发展之路呢?如何使中国企业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要求,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呢?这是我们当下要讨论的。
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由于逐利思想以及企业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人们的伦理观念逐渐被市场的概念冲淡,一些企业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换取自身发展,企业的发展的确在某些方面出现了“经济人”与“道德人”分离的状况,存在着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伦理道德,只看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发展的现象。
食品安全、贪污行贿、公款消费、以权谋私、制假售假、破坏环境、随意裁员等失德、败德的企业非伦理行为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出现了“伦理危机”和“信任危机”,并逐渐影响着和腐蚀着当今社会的道德观念。而企业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是由个人构成的实体,而人既是一个企业人,又同时是一个社会人,所以说企业与国家、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个人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伦理之维,自觉地将伦理道德这只“看不见的手”视为自己发展的动力,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和每个个人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企业伦理的经济效益
企业伦理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表面上看是不产生效益的。实际上,企业伦理是体现效用价值的一种道德价值。以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为参照,企业代表“利”,伦理属于“义”的范畴,企业是获取利益的实体,往往应舍义取利。然而社会的发展已经不容许企业忽视顾客的多层次需要的满足,使得企业不得不在研究顾客真正需求的情况下再进行生产。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不简单是为了满足生存和生活需要,更多地表现为满足享受层次的需要和发展层次的需要。因此,客观上使得企业成为“义”与“利”的结合体,使得伦理与效益结合得比以往更加紧密,并且随着以人为本的商业社会的发展,企业伦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是个别企业在同行业中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所以,企业伦理文化的经济效应的说法并不自相矛盾;相反,却十分合理。企业伦理是企业在进行商业交往、商品交换、财产转移过程中产生的与经济关系、商品关系相关的伦理关系。讲究经济效益是企业从业人员的经济责任,但尽量以最少的人力、物力消耗,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和商业利益却不能不兼顾国家、地方、企业、劳动者个人以及消费者诸方面的利益。在经济活动中,效益和道德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但由于商业效益与人的需求直接相关,而人的需求又具有多面性,有道义方面的,也有物质利益方面的,并由此形成由顾客需求到企业生产的良性约束机制。这种机制就是企业伦理的积淀和反映。因此,企业伦理反映了道德价值与效用价值的对立统一。
二、经济效益与伦理道德是企业发展的双重维度亚当·斯密从分工和交换的经济活动中提出道德情操和道德规律,黑格尔认为道德在经济活动中是一种“内部的调和因素”,孟德斯鸠是从商业贸易活动中提出在道德上信守承诺。可见,经济道德是经济活动本身的内在的理性要求,经济道德源于经济活动,同时经济道德又反作用于经济活动。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企业也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从企业的经济行为来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根本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行为的利润最大化倾向是合理的、理性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它既给国家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对国家的繁荣稳定都有好处。从个人的经济行为来看,有效的个人经济行为是个人获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身就具有伦理性。总的来说,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是以一定的经济伦理道德为根基的,企业的经济效益给企业带来经济基础和发展资本,伦理道德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长久动力。所以经济效益和伦理道德,二者是相容相生、和谐共存的,是企业发展的双重维度,缺一不可的。
西方国家在实践中一直十分关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并通过各种评价标准的建立形成促使企业遵守伦理的外部约束。SA8000(SocialAccountability 8000)的推出更是有力地促进了企业伦理的发展。该标准是社会责任国际(SAI)于1997年10月推出的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其核心内容是企业必须重视劳动者的权益,以道德为导向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条件。联合国在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运动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99年1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瑞士达沃斯提出社会责任全球协议,该协议的核心内容是在SA80000的标准上增加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美国很多企业也已将伦理以制度的方式内化于公司运作中的各个方面,从而将伦理观念落实到公司的实际行为,最终推动整个社会道德观念的提升,促进经济的和谐发展。因此,经济效益和伦理道德就好比企业的两只手,只有两手一起抓,企业才会稳定才会长久。
三、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伦理之维当前我国企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依然是传统经济体制和道德观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低价的劳动力资源仍是它们的主要“优势”,还有相当一部分大企业虽然从科技含量、企业规模等来看达到了现代企业的标准,但是企业的管理、文化、价值观依然还处于较低水平,人们往往只注意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企业伦理建设。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趋于表面化、现象化、教条化,对伦理道德的依附仅限于表面的社会效应,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损害了人民利益,甚至威胁到了人民生命安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因此,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伦理之维是当前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的实际,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觉悟程度的企业伦理道德体系一是以承认企业主体的自主性、平等性和物质利益的合理合法性为前提的平等互利的原则;二是承认企业主体机会均等、地位平等的公平竞争原则;三是努力营造平等公平的市场环境;四是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价值目标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随着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不断健全,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企业经济人”与“企业道德人”的融合与统一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二)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协调好企业内部人的关系。这要求企业注重上下沟通,关注员工各个阶段、各个层次的不同需求,协调劳资关系,化解矛盾冲突,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而企业中的个人又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人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同时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又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所以,无论从企业内部还是企业所服务的外部来看,企业发展的主体是人,服务的主体还是人,企业价值最终体现在人的价值实现上,人的全面发展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