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伦理道德
   现代荆棘丛中的玫瑰花——论媒体的伦理精神      ★★★ 【字体: 】  
现代荆棘丛中的玫瑰花——论媒体的伦理精神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4:06:50   点击数:[]    

之,以利国民,报之主观也。有客观而无主观,不可谓之报。主观之所怀抱,万有不齐,而要之以向导国民为目的者,则在史家谓之良史,在报界谓之良报。”[7] 媒体人士故意歪曲或隐瞒或夸大事实的新闻事件多有发生[8],其中不少这类重大新闻事件已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并触犯刑律。比如包括四名新华社记者在内的11名记者收受当地党政官员和非法矿主的贿赂而故意隐瞒2002年6月22日山西省繁峙县38名矿工罹难之特大矿难真相的案例[9]。至于非故意导致报道与事实真相大相径庭的例子,典型的就是1989年美国的农药恐慌事件,该事件仅对智利的水果出口就造成价值1500万美元的水果滞留智利码头,20000名智利食品工人被迫失业,20000名工人则被安排做一些暂时性的工作,这种不符合事实真相而误导民众的新闻,所造成的社会损失相当惨重[10]。   二、正义精神与主持公道 与2002年山西繁峙特大矿难事件发生后首先有相关记者居然“协同”隐瞒事实真相遮蔽事件过程不同,2001年7月17日广西南丹“7·17”特大矿井事故(造成81人矿工死亡)、2004年3月23日陕西西安“宝马彩票案”、2004年河北邯郸“6·3矿难”事件,虽然同样有单位或组织千方百计隐瞒受害者真相乃至千方百计阻止新闻媒体采访,但却在群众的举报下被媒体跟踪追击,最后将真相公之于世,大白天下。隐瞒真相、制造假象以及阻挠和妨碍新闻媒体采访和报道的责任人,最后都受到了相关的刑事责任,隐瞒事故真相的主谋广西南丹县委书记万瑞忠则被法院判处极刑…… 马克思指出:“如同生活本身一样,报刊始终是在形成过程中,在报刊上永远也不会有终结的东西。它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11]因而,媒体组织与媒体人士秉承正义与公道,是新闻报道求真务实、客观全面这一原则之后的第二大原则。试想,如果媒体组织与媒体人士不分是非、颠倒黑白,岂不可以包庇隐瞒乃至助纣为虐?正是在这个层面上,秉承正义与公道对重大事件或事件真相予以深入而准确地报道,已经成为现代新闻媒体的基本社会责任;它能通过客观真实的报道,在新闻传播中通过与民众的结合,发挥监督强者、揭露黑暗、弘扬正义的社会功能,以至在美国新闻媒体居然称为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美国政体的第四权”[12]。当然,马克思也曾说“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它是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的工具,它是国家中的第三种权力”[13]。 梁启超在1896年8月9日发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他说中国社会落后与不发展,乃是因为“上下不通”、“内外不通”等,所以“中国受侮数十年,坐此焉耳”。他在《清议报叙例》中提出《清议报》应“为国民之耳目,作维新之喉舌”;在《敬告我同业诸君》则认为报刊舆论当“代表国民公意以为公言者也”;“若报者能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斯可谓真善良之宗旨焉矣。”他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为也。”于是他公然主张新闻报刊要针砭世弊、沟通社会,所谓“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曰:惟通之故。” [14] 马克思说:“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15]近年来,以央视《焦点访谈》、广州《南方周末》为代表的一批舆论监督栏目、报刊在各地纷纷兴起,新闻媒体对社会的舆论监督功能得到了加强,一些记者则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对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或事件进行探访和报道。2003年发生在广州“孙志刚案”,如果没有记者的报道与呼吁,孙志刚或无非又是一冤死鬼而已。大学毕业生孙志刚因无暂住证而被警方拘留、殴打和收容以致伤势过重致死的事件,遭《南方都市报》等一批记者进行揭露,并痛斥有关部门隐瞒事实、拒绝各报记者申请旁听的行径。媒体的报道遂引起中央和广东省委的重视,经过侦察和审判,主要罪犯被判死刑,23名政府官员或被撤职或受处分。同年6月22日,国务院宣布取消国内所有收容站,实施了21年的收容遣送制度,终于因媒体对非正义的暴光和对正义的呼吁而宣告废止。可见,媒体在揭露和终结这一制度性的非正义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仁爱精神与恻隐之心 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纳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孔子贵仁”(《吕氏春秋·不二》),并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孟子·尽心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反现代化理论的视野:亚洲与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浪潮——解读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下)

  • 下一篇文章:中国伦理学中的利己主义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现代荆棘丛中的玫瑰花——论媒体的伦理精神”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现代荆棘丛中的玫瑰花——论媒体的伦理精神”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基于底线伦理的的道德判别研究...
  • ››关于“美德储蓄”活动的价值和问题...
  • ››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与责任控制
  • ››李学林:毛泽东荣辱观与新中国道德...
  • ››和谐关系:毛泽东德育的内涵解析
  • ››现代人类学研究中深入访谈的运用与...
  • ››从汶川地震反思中外人生观
  • ››汶川大地震引发的人文思考
  • ››由"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
  • ››三鹿事件的伦理反思与治理
  • ››现代荆棘丛中的玫瑰花——论媒体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