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革命洪流。结果,通过“赤贫”的先锋、领导或带头作用,赤贫群众的“爆发力”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并将中国农民的主体部分空前而成功地组织成一支打碎旧世界的浩荡大军,在农村掀起了火热的阶级斗争,推动整个农村革命斗争,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奇迹。应该说,在当年以争取群众和夺取政权为第一要务的革命时期,以“赤贫”为先锋的策略运用,从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来说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也是非常必要。结果,革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事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和平时期。与革命斗争时期立足于打碎旧世界不同,和平建设时期的到来则必须立足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因此,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心任务与依靠力量本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当年打碎旧世界的革命“先锋”,在和平建设时期就未必仍是建设事业的领头人。然而,毛泽东在“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下,并没有在依靠力量上真正实现党的中心工作的转变,即由革命夺权向和平建设的转变,仍然着眼于通过阶级斗争快速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在毛泽东朝着他既定的“一大二公”目标前进之时,他清醒地认识到,对广大农民来说,要实行农村集体化“将是很困难的”[10],但他对自己的理想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在他“穷则思变”,人“越穷就越革命”, “富了事情就不好办”,富了就没有革命斗志,就会丧失革命精神的惯性思维主导下,他根据以前推动革命斗争的经验,进一步以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土地革命后的农民阶级,“赤贫”也就再次成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先锋”。他把下层贫苦农民与较富裕的农民作为对立面,以当年“革命的先锋”转为“建设先锋”,娴熟地运用革命年代“访贫问苦,物色积极分子,扎根串连,团结核心,进行诉苦,组织阶级队伍,展开阶级斗争” [11]的策略,在农村进一步打造过去根据地内的激烈阶级斗争和贫雇农威权的情况下,再造穷则革命、穷则光荣的下层贫民优势,营造农村“恐私”、“怕富”的社会心理,使整个农民群体屈从底层农民的政治、经济主张,推动广大农民主体“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奔向社会主义集体化,接受下层贫民追求“一大二公”平均主义的改造。在“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背景下,集体化运动确实是“一哄而起、高潮迭起”,几年间似乎就成就了毛泽东的理想;然而,以革命先锋通过革命短期“爆发力”推进的集体化事业,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因其违背基本经济规律而遭受历史惩罚。于是,人民遭受的严重灾难也使毛泽东后期的事业终于黯然失色。 毛泽东以农村下层贫民尤其是“赤贫”为革命“先锋”,空前成功地组织起亿万农民队伍,打烂了旧世界,成就了辉煌的功业。然而,时势变迁,面对建设一个新世界,仍然采取革命战争非常时期的策略,以“革命先锋”作为“建设先锋”,导致了一个恐富、怕富,以穷为荣、以穷革命的局面,与发展经济相悖,走向了毛泽东良好主观愿望的反面。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昭示我们:农民的“主体”与农民的“革命先锋”是农民中两个不同的群体;农民阶级中间的农民主体总是不变的,“先锋”则可以随时代前进与社会中心任务的变化而变化;“先锋”可以是主体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但是“先锋”不能等同或替代主体。可以这样说,在认识、对待与依靠下层贫苦农民尤其是“赤贫”问题上,蕴涵了毛泽东一生的荣与辱。而要超越毛泽东,就应该铭记:赤贫“先锋”冲锋陷阵打天下,农民“先富”带头搞建设。
[1]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12.1).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第9页 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0-21页,人民出版社, 1991。 [3]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1959、12-1960、2) [4]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3),单行本,第5-9页,解放社1949年版。对照1949年解放社和正式编入《毛泽东选集》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两个版本,上述内容都已经作了修改或添加了限制性词汇。 [5]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0-21页 人民出版社, 1991。 [6]毛泽东:《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1948.2.3)《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178页,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泽东:《毛泽东转发邓小平关于新区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的批语》(1948.2.17)见中央档案馆编:《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文件选篇》第230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 [8]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12.25.),《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50页人民出版社, 1991。 [9]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7页,人民出版社,1991。 [10]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1959、12-1960、2) [11]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1959、12-1960、2) (三)“先富”结主体:农民组织不可怕 如前所述,叱咤风云的毛泽东,不管是领导革命战争,还是推动如农村集体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