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永嘉燎原生产责任制研究      ★★★ 【字体: 】  
永嘉燎原生产责任制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10:09   点击数:[]    

松懈,产量不高而影响整体收入的3户,占15%;其他原因1户,占8%。①
 
    戴浩天在给永嘉县委的汇报《燎原社包产到户总结》中,对包产到户的效果归纳为以下几点:
    1.六个高:①产量高;②学习技术热情高;③勤劳社员威信高;④增产增收水平高;⑤人人负责觉悟高;⑥男女社员出勤率高。
    2.六个好:①生产质量好;②大家动脑好;③增产可靠好;④干群关系好;⑤计工方便好;⑥责任分清好。
3.六个快:①抢收快;②耘田快;③积肥快;④计工快;⑤冬种快;⑥分配快。
4.三个省:①工作量省;②灯油省;③社务开支省。
    5.六个少:①偷懒少;②装病少;③功夫浪费少;④损失少;⑤矛盾少;⑥误工少。
    李云河在《“专管制”和“包产到户”是解决社内主要矛盾的好办法》中,对包产到户的成绩总结基本上与戴浩天一样,主要的区别是他用“八多”代替了戴浩天总结中的“六个快”。“八多”分别是:“增积土肥多,养猪养得多,学技术的人多,千斤田会增多,生产能手会增多,勤力的人会多,关心生产的人会多,和睦团结多,勤往田头的人多了。”
    在1957年3月以前,永嘉县委和上级有关机关到燎原社的调查,对包产到户成绩的总结虽然没有戴浩天和李云河归纳得那么细,但基本上认同两个方面,即承认包产到户提高了产量和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永嘉模式之所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根本原因是把握住了当时合作社存在的“新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不相适应的矛盾”,即“依着小农经营方式”,进行“大生产”的矛盾,认真贯彻了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精神和要求,把集体生产同“南方水稻地区生产特点相结合,创造既能正确的积极的发挥集体经营大生产的优越性,使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又能充分利用小生产规模经营所未完了的历史任务的积极作用”,“用大生产方式来积极兴修水利、搞基本建设、抗拒灾害,改造自然条件来适应集体生产,而对精耕细作、及时耘整、饲养积肥方面,保留小手工业生产的细致精巧程度”。②这样,永嘉模式在当时的情况下,较好地解决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大型生产与管理人才和方法、集体生产与个人分配的矛盾,既较好地发挥了集体生产的优越性,又比较充分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必须指出的是,在戴浩天的总结和李云河的文章中,包产到户实验中的成绩讲得很多很细,但对包产到户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却重视得很不够。李云河非常简单地强调了对“包产到户”的具体领导,指出如果放任自流,包产到户“也会朝着相反的方面发展”,比如有些地方反映“政府领导单干了”。③在1956年11月19日《浙南大众报》发表了对包产到户的质疑文章后,戴浩天在1957年1月4日浙江省委调研会上做汇报时,比较原则地提到“贯彻责任到户前必须注意与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有“借名闹单干”,“劳动组织涣散”,“社员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富裕农民情绪动荡不定”的问题④。戴浩天还在1957年2月20日同别人合写的文章中,承认包产到户出现了几个比较突出的新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浙江省永嘉县包产到户的实践》,第435页。
②  《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浙江省永嘉县包产到户的实践》,第98—100页。
③  《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浙江省永嘉县包产到户的实践》,第133页。
④  《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浙江省永嘉县包产到户的实践》,第140页。
 
①富裕农民借题发挥,要求“三包到户、交产计工、自负盈亏”,要求给予更多自由。②因为社员生产主动性发挥,生产队长[有]放“担子”思想。③如果生产队放松领导,会出现先后矛盾和“自顾自”现象。④收益分配计算比较麻烦。⑤方法具体得很细微,群众一时不易懂,就是燎原社,到现在还有部分社员不懂。①
 
    永嘉县委对包产到户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1.社员只顾自己发财的自私自利思想滋长,不为社打算,光为个人打算,搞好生产不是为了社,而是为了个人。2.社员自由散漫,不听计划。3.技术也不好贯彻。4.紧张的时候不互助了,大型水利如修水坝水库等难搞起。5.集体大副业不能发展。6.干部没人当了。县里开会、训练难以来了。7.而单位太多,偷窃没办法控制。8.五保户没人负责照顾了。”②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总结不是专门对燎原社包产到户出现问题的总结,而是对永嘉全县包产到户的问题总结。在分析这个总结时还要注意到这样一个情况:
燎原社经验中讲的一套做法,是以统一经营为主的,但是各地在推广、自发地仿效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做法。一种是燎原社的做法。另一种是顾名思义地把社里的“三包”(包工、包产、包肥)一直包到每户社员,“一般采用”“按劳分田”的办法,把社里的土地包给每户社员去分散经营,社员要对承包土地的产量负绝对责任,超产部分全部奖励,减产部分全部赔偿,实际上接近于“自负盈亏、谁种谁收”。这实际上就是80年代农村改革中所推行的大包干的做法。③
 
由于永嘉县委肯定了燎原社的经验,因此,永嘉县委的上述意见应该是针对实际实行大包干的社队的。
    永嘉模式出现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近代华北土地买卖的几个问题(三)

  • 下一篇文章:近代华北土地买卖的几个问题(一)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永嘉燎原生产责任制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永嘉燎原生产责任制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永嘉燎原生产责任制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