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永嘉燎原生产责任制研究      ★★★ 【字体: 】  
永嘉燎原生产责任制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10:09   点击数:[]    

包工包产、超产奖励,建立牲畜饲养管理等制度,就成为领导集体生产的重要措施。”④
    邓子恢关于农业合作化要全力巩固、坚决压缩并进行生产责任制实验的主张得到了当时主持中央一线工作的大多数同志的同意。在这个背景下,1956年4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何成的文章《生产组和社员都应该包工包产》。文章介绍了“四川江津地区许多农业合作社把包工包产包到了每户社员”,指出:“费人工比较少而且连成大片的作物,可以由全队负责,不再分给各生产组。需要比较精细地进行田间管理和收获工作的作物,可以划分地段分给各生产组负责,甚至可以分给每个社员负责。”“划分给生产组或社员负责一定的地段上的一定的工作,并不是说生产组或社员就可以随便在这个地段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应当按照全社全队统一的生产计划和技术措施来进行工作,在这样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1956年5月4日,永嘉县委副书记李云河向率队检查工作的地委农工部长郑嘉顺请示:可否根据这篇文章的精神,进行队以下产量责任制的实验?
    郑嘉顺看后表态,实验可以,推广不行。
    李云河随即将地委农工部长的意见向县委书记李桂茂汇报,李桂茂给予支持,经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1956年5月21日,指派县委农工部干部戴浩天为组长,在燎原社进行责任制试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浙江省永嘉县包产到户的实践》,第49页。
②  《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浙江省永嘉县包产到户的实践》,第133页。
③  《邓子恢文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45页。
    ④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所编:《邓子恢农业问题论文选》,第123页。
 
戴浩天在燎原试点时,学习了一些中国出版的介绍苏联集体农庄改革生产组织经验的书籍。其中,苏联的星、斗争、先锋等集体农庄20世纪40年代在分级定额、按件计酬的基础上,试行庄员固定地段作为计件制的特殊形式,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李云河在燎原社指导工作时,同社里的几位干部座谈研究,决定将该社正在实验的“定额到丘、责任到人、三包到队、统一经营”的责任制称为包产到户。
    1956年9月17日,永嘉县委召开全县高级社社长千人大会,并委托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潘长育作了《县委关于推行专管地段、多点实验“包产到户”责任制的意见》的报告,其中介绍了燎原社的经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君宝代表县委,在会议总结中布置“多点实验包产到户”的任务,要求各区乡进行试点工作。会后,根据燎原社包产到户责任制试点工作的经验和县委常委会讨论研究后的意见,燎原社工作组组长戴浩天执笔写出了《燎原社包产到户总结》,以中共永嘉县委驻燎原工作组的名义上报县委、地委。
    包产到户这种形式,支持的人很多,反对的人也不少。从一开始,毛泽东就对收缩和控制高级社的做法坚决反对,对包产到户,毛泽东虽然当时没有明确反对,但对永嘉燎原实验事后的定性可以知道,毛泽东事实上把永嘉燎原社的包产到户当作“分田单干”看待。毛泽东同志的意见在当时很有代表性,可以说,中央对收缩、控制高级社和包产到户问题是有两种声音的,是有很大争论的。
    这种争论也在地方上反映出来。永嘉燎原包产到户后,在永嘉县和温州地委的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的讲“自由了”、“解放了”、“好得很”,也有的反映“分田了”、“单干了”、“糟得很”,永嘉县委内部对燎原实验的看法也不一致。1956年11月19日,中共温州地委机关报《浙南大众报》发表了《不能采取倒退的做法》的文章,指责燎原社搞包产到户,是对合作社出现的新问题“消极的退缩”,“在生产方式上就从集体经营退到分散经营”,“认为它可以提高社员生产的自觉性,可以发展生产。但他们不理解,这积极性是个体生产的积极性”。①
    看到这篇文章后,1956年11月25日,李云河写了长达5500字的专题报告《“专管制”和“包产到户”是解决社内主要矛盾的好办法》,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回答了《浙南大众报》对包产到户的批评,油印后分别寄给了温州地委、浙江省委、华东局和中央农村工作部。
    关于包产到户的辩论引起了浙江省委的注意,为此,浙江省委于1957年1月4日召开了农业调查研究座谈会,指名要李云河专门汇报永嘉包产到户问题。
    主持会议的省委副书记林乎加在听取了李云河和戴浩天的汇报后认为:“责任到户是好的,怎样解决责任制,很重要。永嘉提的四句话基本上是对的,不过这四句话的排列应该颠倒一下,‘统一经营’是第一句,‘三包到队’是第二句,‘定额到丘’是第三句,‘责任到户’是第四句。”“有人讲永嘉的办法是‘倒退’,是‘小农经济’,这是不对的,是站不住脚的理论。社队都保存下来,怎么会成单干呢?一句话的口号是简单了些,4句话就完整了。”②
    1957年1月27日,在林乎加的支持下,《浙江日报》全文刊登了李云河的报告——《“专管制”和“包产到户”是解决社内主要矛盾的好办法》。
由于得到了省委领导和永嘉县委的支持,到1957年2月,永嘉有255个社实行了包产到户,占全县合作社的40%。在永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近代华北土地买卖的几个问题(三)

  • 下一篇文章:近代华北土地买卖的几个问题(一)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永嘉燎原生产责任制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永嘉燎原生产责任制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永嘉燎原生产责任制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