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手工业生产与农民观念更新      ★★★ 【字体: 】  
手工业生产与农民观念更新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9:59   点击数:[]    

贫苦农民几乎完全依靠草帽辫业为生,中农和富裕中农该业收入相当于农产收入的一半,富农要部分依靠草帽辫业收入,地主妇女中则有不少人靠此得些零用。在宝坻棉手织区,织布收入占佃农全年收入的80%,占自耕农全年收入的42%。但这并不意味着土地较多,生产条件较好的农民家庭较少从事农村工业生产,恰恰相反,如果从绝对数量观察,较富裕的农家通常可以得到更高的工业收入,只是由于他们的农业收入和其他方面的收入都较高,才使农村工业显得不那么重要。例如,1934年交通大学研究所调查了河北、河南和湖北的1690户农家,其中从事农村家庭工业的比重为:自耕农18.4%,半自耕农5.8%,佃农12%。手工业平均每户收入分别为:自耕农40.7元,半自耕农34.5元,佃农28.48元。1933年对广西郁林县的调查则表明, 自耕农家庭工业的收入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百分比都远远高出于其他各阶层农民。[]23 至于丝织业、榨油业、造纸业等作坊手工业,由于占用资金较多,更是只有富裕农户才能从事。

农村工业生产不仅提高了从业农民家庭的收入,由于农村手工业中广泛存在雇工生产,雇工的家庭收入也随之提高。诚然,在雇工生产中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剥削,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雇工生产为一些既没有充足的土地经营农业,也没有足够资金独立从事农村工业的乡村失业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这些人作为手工业工人得到的工资对他们的家庭经济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此外,农村工业工人的工资通常都高出于同类型农业工人的工资 ── 当然,他们为雇主带来的利润也更高。

二、 农村手工业对农民生产观念的影响

上面我们在说明近代农村手工业收入状况的同时,把它与农业收入进行了比较。这些比较表明,农村手工业不仅增加了农民家庭收入的数量,而且使农民家庭经济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对农民的生产观念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投资的观念。本来,土地在传统社会中一向被视为最可靠的财产,世世代代依赖土地为生的农民,执着地追求土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特色。但由于近代农村工业收入逐渐超过了农业收入,有成为农民家庭主业的趋势(事实上在一些新兴农村工业区已经成了农民家庭的主业),更重要的是作为商品生产,它把农民引入了市场机制之中。逐渐习惯于商品货币关系,成为商品生产者的农民对于新工具、新技术以至新的商品品种都表现出了极大热情,在这一方面,农村工业比封建社会中的城市作坊手工业观念更为开放。城市手工业中,有些受行会规章制约,不能任意招收徒弟、扩大生产、改变商品的品种规格;有些则是把生产技术保留在家庭内部,秘不外传,造成中国历史上不少精湛的手工业技术和工艺失传。农村工业中则很少这些限制。

自本世纪初开始,手工业生产中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效率较高的工具,如铁轮织布机、提花机、轧花机、弹花机等。这些机器使生产效率成倍以至成数倍地增长,铁轮织布机的生产率是旧式木机的8.8倍,轧花机的生产率是旧式轧车的 5 倍,弹花机的生产率是老式弹花吊弓的16倍以上。在丝织业中,新式脚踏纩车比手摇纩车效率既高,质量又好,铁轮平纹织机的生产率是木机的 4一8 倍,而新式提花机在提花楼上安装有按照显花程序编制的打孔纸板,可以自动提综织出提花图案,与旧式提花织机相比,既免去了提花工,又可以减少提花差错,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和质量都得以提高。

这些机器和工具最初都是为城市的作坊手工业引进的,它们的造价也比传统的农村手工业工具昂贵得多,但却很快就在农村家庭手工业中得到推广,特别是在一些新兴手工业区中,其普及之广,更新换代之快,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令人吃惊的。例如棉纺织业中所用的铁轮织布机,在高阳、潍县等近代著名棉手织区都只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全部淘汰了旧式木机。尤其是在高阳手织区,一些村庄中几于一户一机或一户数机,如高阳县城东15里的小王果庄,一共不过300户人家,1916年时,普遍使用小提花机织布, 比起旧式木机来已经进了一大步,1926年以后,人造丝织业兴起,织户争相购买,小提花机迅速淘汰,到1937年,全村共有大提花机300多张。高阳县城东12里的李果庄,1937年全村不到400户人家,拥有铁轮织布机700多张。高阳县城西南10里的于留佐村,100多户人家有200 多台织机,还有20余家小工厂。县南的延福村共200多户人家,1921 年尚只有铁机 20 多张,1927年改织大提花机,很快就发展到300多张[24] 。据说当时在天津,人们常因争购提花机而发生争吵,因为谁有了一架提花机等于马上便可发财。

在江苏南通织布区,乡村织户原用拉梭机织布,1930年冬季,南通通华织布厂由上海购入了20台铁轮织布机,织工见机式更新,欲购者颇多,送机器来安装的机匠与当地一位木工合作,在南通建立了布机装配工场,当地农民在通华织布厂学会三五个品种,即退出工厂自购织机,自己织布出售,到1932年 6 月,乡村铁轮织布机已达万台之多[25] 。江苏省的江阴县,1924 年刚开始推广拉梭机,铁轮机的使用还要更晚,而到30年代中期,全县已有拉梭机3万余台, 铁轮织布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国近代农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与国家法(3)

  • 下一篇文章:中国近代农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与国家法(1)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手工业生产与农民观念更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手工业生产与农民观念更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手工业生产与农民观念更新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