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兴起后,由于采用包买制,妇女不需筹备资本,即能以余暇从事生产[33]。显然,包买制在近代农村手工业中是与新技术、新工具的推广,以至新的商品部门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它对于商品生产和生产力的进步都起了推动作用。另外,从包买主的身份看,除了城市商人外,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乡村中的富户,包括地主、经营地主、富农和依靠农村工业致富的农民。这些人成为近代农村中早期的企业家。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的农村工业在农民家庭经济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一些新兴手工业区中,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农民家庭的主业,并由此使农民收入大幅度的提高。在农村经济中,整体看,虽还未占主要地位,但农村工业的商品率远高于农业,在农村全部商品输出中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多种多样,一般说来,农村工业的发展能够补充农业生产之不足,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在农村工业发展较好的地方,可以形成一种工农业彼此互利,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在农村经济近代化方面,农村工业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营地主和富农经济的发展;农村工业自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则把农民引人资本主义关系之中,变自给自足的小农为商品生产者,并使农村中出现了最初的企业家。 [1] 吴知:《乡村织布工业的一个研究》笫6 ─ 7、16 ─ 17页。 [2] 吴知:《乡村织布工业的一个研究》笫133、142页。 [3] 徐新吾:《江南土布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242 ─ 244页。 [4] 天津《益世报》1936年3月23日。 [5] 《工商半月刊》笫 6 卷,9 期。 [6] 吴知:《乡村织布工业的一个研究》笫24 ─ 25、134页。 [7] 河南农工银行:《南阳之丝绸》笫4 ─ 5页。 [8]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笫三卷,笫 154 页。 [9] 重庆中国银行:《四川省之夏布》1936年6月,笫111 ─ 120页。 [10] 张世文:《定县农村工业调查》笫152 ─ 156页。 [11] 民国《黄县志》工业志。 [12] 千家驹编《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 [13] 《经济半月刊》笫 1 卷 2 期;2 卷 8 期。 [14] 《解放日报》1946年5月24日。 [15] 千家驹编《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 [16] 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分编,益都县。 [17] 《解放日报》1946年5月24日。 [18] 《政治经济学报》4 卷 2 期283页。 [19] 陈伯庄:《平汉沿线农村经济调查》附表。 [20] 李锡周:《中国农村经济实况》笫22 ─ 34、94 ─ 95页。 [21]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笫三卷,笫 781 页。 [22] 据《民国二十年河北省统计年鉴》“各县家庭工业调查表”、 “各县大宗产品产销统计表”;《河北省实业统计》“农业分类统计表”计算。 [23] 据《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总编、分编计算。 [24] 《山东省、华东各大中城市郊区农村调查》笫 103 ─ 104 页。 [25] 《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分编,安丘县。 [26] 河北文史资料笫19辑:《高阳织布业简史》笫37 ─ 45页。 [27] 林百举:《近代南通土布史》笫243 ─ 253页。 [28] 徐新吾:《江南土布史》笫473 ─ 474页。 [29]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笫 2 卷,377页;笫 3 卷,154 ─ 155。 [30] 马克思:《资本论》笫三卷,274页。 [31] 天津市档案馆等:《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 ─ 1911)》笫227页。 [32]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笫二卷,笫 412 页。 [33]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笫三卷,笫 154 ─ 155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