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自动提综织出提花图案,与旧式提花织机相比,既免去了提花工,又可以减少提花差错,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和质量都得以提高。这些机器和工具最初都是为城市的作坊手工业引进的,但很快就在农村家庭工业中得到推广,特别是在一些新兴手工业区中,其普及之广,更新换代之快,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令人吃惊的。例如棉纺织业中所用的铁轮织布机,在高阳、潍县等近代著名棉手织区都只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全部淘汰了旧式木机。尤其是在高阳手织区,一些村庄中几于一户一机或一户数机,如高阳县城东15里的小王果庄,一共不过300户人家,1916年时, 普遍使用小提花机织布,比起旧式木机来已经进了一大步,1926年以后,人造丝织业兴起,人们争相购买,小提花机迅速淘汰,到1937年,全村有大提花机300多张,除家庭手工业外, 另有八家小工厂,农民进城买线售布,不再用木轮手推车或靠肩挑背驼,而改用自行车,全村有日本进口的“僧帽”牌自行车100多辆。高阳县城东12里的李果庄,1937年全村不到400户人家,拥有铁轮织布机700多张。高阳县城西南10里的于留佐村,100多户人家有200多台织机,还有 20余家小工厂。县南的延福村共200多户人家,1921年尚只有铁机20多张,1927 年改织大提花机,很快就发展到300多张[26]。江苏南通织布区,乡村织户原用拉梭机织布,1930年冬季,南通通华织布厂由上海购入了20台铁轮织布机,织工见机式更新,欲购者颇多,送机器来安装的机匠与当地一位木工合作,在南通建立了布机装配工场,到1932年 6 月, 乡村铁轮织布机已达万台之多[27]。江苏省的江阴县,1924年开始普及拉梭机,铁轮机的使用还要稍晚,到30年代中期,全县已有拉梭机3万余台,铁轮织布机近1.3万台[28]。如果说,上述机具还是农村手工业原有部门中工具的更新换代,那么,织毛巾机和针织机在农村家庭工业中的使用就使农村手工业增加了新的部门。我国传统纺织品中并无针织品,直到19世纪末,针织品才在城市中较时髦的喜爱西装的人群中流行,20世纪初,一些大城市中引进了针织机,到20年代,在浙江省的平湖、嘉善、嘉兴、石门和硖石一带的城镇和乡村中,已形成了一个针织手工业区,其中仅平湖一县,在1926年就有针织机一万架[29]。在全国各地农村中,织毛巾比织针织品还要普遍得多。诚然,所有这些以人工为动力的机器,在生产效率上都不如动力机器,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需要比较大的生产规模,也无法用于农村家庭,但如果电力能够有较为充分的发展,家庭中是有可能使用动力机械的,这正是今天在很多农村家庭中发生的事情。
近代中国农村工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一样,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工业中的雇工生产相当普遍,虽然大部分农民家庭雇工只是为了补充家庭劳动力的不足,或改进家庭劳动力结构,但在一些较重要的商品生产部门,和较大的商品集中产区,确有一部分农村工业,无论是雇工规模还是生产工具,都达到了工场手工业的水平,如农村棉织业集中产区,拥有几架或十几架织机,雇佣十几个工人的小工厂颇不少见,丝织业产区中,有几十架织机的机坊也并不稀罕。还要指出的是,在商品集中产区中,农民家庭和小工厂的雇工已不限于本村、本县甚至本省,如河北高阳手织区的织布工来自附近十几个县以及河南和山东。这样,就加强了劳动力的流动,改变了千百年来农民“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
如果说,农民建立的小工厂能否称之为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还有一些疑问,那么,在近代农村工业各主要生产部门普遍存在的包买制,毫无疑问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或许有人会说,商人支配生产不能够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它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障碍。的确,在农村手工业中,这种制度如马克思所说,使农民手工业者“按照他们原来的分散的方式继续劳动”[30]。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在近代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包买制所起的作用与欧洲历史上有所不同。包买制在近代中国农村中很多地方最初出现时,不仅是商人的赢利工具,它同时是政府、地方士绅和实业界人士推广新技术以发展实业的一种手段。如河北省高阳织布区在光绪末年引进和推广铁轮织布机时,采取的方式是由商会出面组织绅商筹办布机,购买国产机纱,令织户按斤领线,每集按斤交布,按市价给予手工,所收布匹由商会组织运销。这样作,“贫户不用资本而能织纺,各商收布不用担负而有售主”,一二年间土布畅兴。1908年统计,全县每月所出宽面洋布不过数千匹,1909年每月便出布数万匹[31]。不是采用包买制方式,这样迅速普及铁轮织布机和机纱是不可能的。此后,商会又联合各布庄从天津大批购买布机,凡熟悉新法织布而无资本的农户,均可托村中殷实住户作保,向布庄交一半机价,待布织出后,以应得之工资扣抵,贫民织布数十匹即可得到一架织机,积累工资稍多者更可由领纱织布变为购纱织布,由包买制支配下的家庭工人变为独立的手工业者[32]。 再如浙江省平湖一带的针织业,系由包买主置备针织机和原料, 出租给农村妇女,1912年以前,妇女除家事外,别无副业,自针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