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联系外,统治手艺工人的势力还有奴隶式的劳动,中间人的操纵和物品工资等等。在地主经营中,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和工业资本同样的结合起来;地主用减低工资的各种形式来维持农民的个人的隶属。建立在幼稚的手工技术上的纺织工业生存了数百年;但三十年的大规模机器工业的发展,便把它打击得粉碎。地主经营中的工偿制也是几百年建立在守旧的技术上的,可是农奴解放后也就很快的开始向资本主义制度让步。这样看来,在纺织工业中和地主经营中,旧的制度是代表生产力停滞的形态(所以也就代表一切社会关系的保守性质)和专制的残酷的统治。同样的,在纺织工业中和地主经营中,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代表一种进步的势力,虽然这个新制度的内部暗藏着不少的矛盾。
现代地主经营中的工偿制可以分为两种:第一,只是有耕畜和农具的农民所能履行的;第二,没有任何农具的农村无产者所能履行的。第二种工偿制就是向着资本主义的直接的过渡形态。它在无形的转变中和资本主义相融合起来。许多人往往没有把这第二种工偿制和雇工制划然分开。可是这样的区别在工偿制被雇工制排挤的过程中,工偿制的重心从第一种转到第二种的时候,却具有极大的意义。试看莫斯科省土地统计册上的一个例子:“那里大部分的地主的土地上,翻耕和播种(这些工作的好坏对于收获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由雇佣的长工来执行;谷物的收割(这是需要时间适当而迅速的一种工作)就交给邻近的农民来执行。这些短期雇农所得的报偿便是货币或林地”。在这样的经济关系中,大部分的劳动力虽然还属于工偿制,可是资本主义制度(雇工制)已无疑地占了统治的地位。那些“邻近的农民”实际已是农村中的工人;正像德国的“契约日工”一样,自己也都有一点土地,而每年在一定时季中被人雇佣去做短工。
农民的分化也是工偿制崩溃的主要原因。富裕的农民自然不会去接受工偿制;因为只有比较贫穷的人才去执行那报酬最少而又会破坏自己的经济的一种工作。农村中无产者也不能适合于工偿制;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的小块土地,绝不像中等农民那么系结着土地;他们可以在“自由的条件”下被人雇佣。这就是说,无产者倒反能够避免奴役性质的劳动,而他们劳动的报偿倒反要比工偿制下的来得高些。至于中等的农民,随着自然经济的破坏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或者渐渐的无产化,或者渐渐的变成富农。纯粹的资本主义必然要掘去工偿制的根基。所以工偿制快要崩溃的时候,地主们就大家起来反对农民的离村。
农村经济的著作者早已指示,农民的分化和资本主义的排斥工偿制有不可分离的联系。例如史脱步德教授①在他的《俄国农村经济论文集》序言中曾写着:“现在农民的经营中, 已发现了纯粹的雇农和兼营农工业者的分化。这些兼营农工业者已经是大规模的经营者;他们自己开始雇用着纯粹的雇农。除非有十分的需要去增加耕地或借用山地,他们自己就可以不去给人家做工。可是万一要多得些耕地或山地的时候,他们还是要屈服于工偿制的。农村中有许多劳动者连马匹也没有;这些人们自然就不得不变成纯粹的雇农。至于那些逗留于工偿制下的农民,因为自己所有的马匹不足,并且还有许多烦杂的事务,种种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时间,他们竟变成低能的生产者。所以他们必然会很快的降为纯粹的雇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И.А.СТЕБУТ(1833—1925)教授刊印的论文都作于1857—1882年。
上一页 [2] [3] [4] [5] [6] [7]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