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了1951年、1952年连续两年春季洪涝、夏季干旱的严重自然灾害,使种植业得到有效的恢复。除个别作物外,大多数作物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超过建国前的历史水平。1952年,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6614.2万亩,粮食总产量达575.07万吨,比建国前夕增长48.3%。1954年起,省委、省政府根据江西的具体情况,提出改变耕作制度、改进栽培技术,逐步推广一季稻变双季稻、旱地变水田、荒地变熟地的"三变"增产推广措施。广大农民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走互助合作的道路,积极推广"三变"措施,踊跃投入兴修水利、串换良种、积肥造肥的爱国增产运动。全省种植业得到全面发展。一五计划结束时,农作物总播面积达8191.8万亩。
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三者。
粮食作物。江西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1949年播种面积为3950.6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2.5%。由于推行"三变",双季稻面积不断扩大,到1958年播种面达6148万亩,是江西种植粮食作物最多的一年。在各种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中,水稻占75.39%,小麦4%,红薯4.93%,杂粮9%,大豆6.68%,其中水稻占绝对优势。江西水稻有籼稻、粳稻、糯稻,以籼稻为主。
经济作物。经济作物包括油料、棉花、麻类、烟叶、糖料五类。(1)油料作物。江西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芝麻。油菜种植面积1949年为181.6万亩,总产2.79万吨,单产15.5公斤。建国后由发展到下降再迅速发展。1957年面积发展至514.5万亩。芝麻生产在建国后得到恢复发展,1949年仅30.1万亩,1957年面积则达到135.3万亩。(2)棉花。棉花在种植业中处在仅次于粮食作物的位置。从元代开始种植,到1949年面积为31.7万亩。"一五"时期,棉花生产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到1957年,全省棉花种植面积为7.2万公倾,亩产23.5公斤,总产2.58万吨,年平均递增13.7%,高出全国4.7%的9个百分点。(3)麻类。麻类是江西传统的经济作物,有苎麻和黄麻2种。江西为全国主要产麻区之一。建国后苎麻生产有降有升,发展速度较慢,1958年时为9.7万亩。黄麻生产有一定发展。1956年兴建"江西八一麻纺厂"以后,黄麻生产正式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1957年,种植面积达1.46万公顷,总产量1.44万吨。(4)烟叶。有晒烟和烤烟两种,以烤烟为主。晒烟是江西的传统产品,有400余年的历史。广丰"紫老"、广昌"黑老"等,品质优良,驰名中外,行销全国,远销欧、亚、拉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国后,江西的晒烟发展缓慢,而且起落不定,年总产量除1951、1952年外,均处于万吨以下。烤烟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试种,新中国成立后,1951、1952年在省农科所、龙南县试种成功,之后由南向北推广,但发展速度缓慢。(5)糖料。江西的糖料作物为甘蔗,种植历史悠久。建国后,省委、省政府把糖料生产作为江西重要工业原料作物之一给予重视和扶持。1956年,开始筹建大型机械化制糖厂,开始了以机械化加工代替土法榨糖历程。(除以上外,江西还有少量蓝靛、席草、白莲等小宗经济作物。)
其他作物。包括果、茶、桑、果用瓜、蔬菜、中药材、花卉、食用菌等,均有较大发展。如对具有传统优势的茶叶和中药材生产,政府发放专项贷款和收购预付定金、制定茶粮比价和奖励政策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在垦复和改造老茶园的同时,有计划地发展新茶园及一批大中型国营茶场,如婺源县武口茶场、修水县三都茶场、铅山县河口茶场、浮梁县九龙茶场、上饶三都茶场等; 1955年成立中国药材公司江西省公司,组建中药材生产基地。2、农机工业的创业起步与农用机械的推广
在民国时期,江西农业生产主要是依靠人、畜和传统农具(抗战胜利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曾拨给江西农用拖拉机61台,垦复因战争荒芜的农田)。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农业生产工具效能以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力,江西及时研制和引进推广多种新式农具。于是,江西农机工业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开始了创业起步。
党和政府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视。1950年,成立了江西农具工厂,集中了一批建国前留下的技术人员和技工,并开始研究水田拖拉机和水田铁轮。"一五"时期,研制和改良推广的新式农具,重点为耕整机械、农田排灌和部分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953年,组建了南昌柴油机厂,尔后又相继建立了南昌市农机厂、南昌市动力配件厂、江西省农业机械修理厂等一批企业。
农业机械的创制及时得到了推广。20世纪50年代初,推广了水田犁铁牛车盘、圆筒水车、喷雾器等半机械化农具,对提高农业生产力起了积极作用。1950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永修及邓家埠两机械化示范农场。1952年4月,省农林厅在永修县牛头山筹建国营恒丰机械农场。这些机械农场率先在全国突破轮式拖拉机下水田耕作的技术难关。省农具工厂制出了第一台8.82千瓦煤气机带水泵,并组织批量生产贷给农村抗旱。1951年6月,省政府拨专款在南昌、清江、高安建立首批国营抽水机站。1956年,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下,全省在南昌、临川、丰城、泰和、南康、九江、彭泽、乐平、瑞金等县建立了第一批国营拖拉机站9个,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