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浙江农村城镇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 【字体: 】  
浙江农村城镇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8:05   点击数:[]    

济的农民逐步变为掌握一定工业生产技能和一定文化知识、自觉遵守纪律、有组织的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时,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将会实现新的跨跃,而实现这一跨跃的载体是小城镇及其企业。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民的许多观念和习俗以及价值取向都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二、浙江农村城镇化的动因

浙江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加快了农村非农化的步伐,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

改革之初到80年代中期,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为此,浙江农村住户的经营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户所占比重下降,非农业户所占比重提高:在农业户中,纯农业户所占比重下降,兼业户所占比重提高。到1996年底,浙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住户中,全部从事农业的纯农业户有244.49万户,占26.6%;亦农、亦工、亦商,且主要收入来源于非农产业的兼业户达357.29万户,占38.8%;全部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非农业户达318.54万户,占34.6%。在全部农村住户中,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的占42.5%,主要来源于非农业的占57.5%,这表明浙江已有一半以上的农村住户以经营非农产业为主,收入亦主要来自非农生产经营活动。农业普查资料显示,浙江农村从业人员中,农业从业人员占35.7%,非农从业人员占64.3%。由于农村非农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小城镇集聚,客观上要求加快小城镇建设,进而促进了农村小城镇的发展

2、乡镇企业的兴起和迅速发展推进了农村工业化进程,拉动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

乡镇企业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革命。乡镇企业的发展打破了农村经济单一的格局,缩小了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推进了农村工业化进程。浙江乡镇企业由社队企业起步,70年代末就开始进入恢复发展阶段,到80年代初期开始全面兴起。80年代中后期,省委、省政府着力于推动乡镇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乡镇企业得以迅猛发展,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迅速提高,并形成一定的集聚规模。到1997年,浙江有各类乡镇工业企业67万多个,创工业总产值7840亿元,工业增加值1912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75.4%和86.9%。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1997年浙江乡镇企业从业人员768.6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6.6%。近年来,乡镇企业进行“二次创业”,推动乡镇工业向相对集中、连片开发的方向发展,许多地方通过兴办乡镇工业小区的方式推动乡镇工业企业向乡镇驻地集聚,带动了小城镇的迅速发展。据宁波市统计,1997年全市66个乡镇工业小区创工业产值152亿元。全市65个乡镇的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占建制镇总数的53.7%。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推进了农村工业化进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又拉动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东阳市横店镇原是浙中地区以农为主的城镇,80年代以来,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社团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到1997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48亿元,已形成了磁性、电子、医药、化工等10多个支柱产业。依托乡镇企业,横店小城镇得到快速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工业、商业、住宅和文化旅游区四大功能区的现代化城镇格局。

3、专业市场的发展与繁荣促进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小城镇的建设。

随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城乡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日益活跃,富有浙江经济发展特色的专业市场逐步繁荣起来,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据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1997年全省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488个,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2798亿元。各类商品市场小城镇占了近半。据第一次农业普查,浙江城关镇以下小城镇有集贸市场2234个。平均每个镇2.5个,其中综合市场1066个,专业市场1168个,商品市场的发展带动了交通、邮电、通讯、金融、商贸、房地产、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据统计,为绍兴中国轻纺城服务的各类交通运输车有2700多辆,托运部30个,金融服务网点63个,大小旅馆169家,饭店、饮食店1825家,并兴建了一批电力、通讯、卫生、体育设施。中国轻纺城在绍兴柯桥镇的兴起,使一个拥有20万人口的轻纺城取代了过去只有2万人口的江南小镇。其他如台州的路桥区、湖州的织里镇和永嘉的桥头镇等也相继成为以市场为中心的商业城区和现代集镇。浙江998个小城镇,其中60%以上的新兴城镇是因市场的发展而建设起来的。

三、浙江小城镇的类型与发展特点

小城镇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受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生态环境、交通条件、政策制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与制约,一般都有各自的特色。从我省小城镇发展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温州、宁波和杭州等地情况来看,小城镇发展有其自身的类型,其发展特点也越来越明显。

(一)浙江小城镇的类型

根据建制镇小城镇的实际情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种主要类型。

1、工业型小城镇。虽然我省农村乡镇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致富新思路

  • 下一篇文章:努力构建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浙江农村城镇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浙江农村城镇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浙江农村城镇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