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环境保护
   借鉴循环经济理念 建设滨海生态新城      ★★★ 【字体: 】  
借鉴循环经济理念 建设滨海生态新城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3 18:58:01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文章简要阐述房地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根据滨海新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建设滨海新城,建设滨海新城,大力发展生态节能建筑,进而提出滨海新区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滨海新城;生态住宅;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工作要求,滨海新城区建设如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可持续发展作目标,适时做出战略决策就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循环经济与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概述
  (一)循环经济( Circular Economy)的概念与发展
  循环经济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是人们对“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深刻反思的产物,是克服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之困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反应和有效尝试,是一种试图有效平衡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之间关系的新型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实践首先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其中尤以德国和日本两国最为发达。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2004年“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发言,指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1]目前,我国已有上海、广州、成都、威海、乐山、长沙、桂林、扬州、张家港部分城市相继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天津市将于2007年启动生态城市建设,到2010年,率先把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建成生态城区,到2015年,把天津建成生态城市。根据《天津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到2010年底,把市中心、滨海新区核心区建成生态城区,到2015年全市建成生态城市,目前这一目标已列入了天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二)滨海新区现状与展望
  滨海新区现状:滨海新区共有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包括:三个功能区(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全部);三个行政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城区部分);海河下游冶金工业区:东丽区无瑕街、津南区葛沽镇。2005年常住人口140万人。滨海新区生态新城规划:按照《天津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 到2020年,新区土地利用规划结构中建设用地1367平方公里;201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180万人以上,其中城镇人口16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90%;2020年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上,其中城镇人口290万人,城市化水平97%。2010年滨海新区城镇建设用地由目前的360平方公里增加到430平方公里,2020年达到510平方公里。到2010年,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120 亿元。根据《纲要》要求和城市化发展步伐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因素的影响,要大力推广节能型住宅,使用安全、节能、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
  (三)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我国建筑的使用能耗大、能效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差。建筑保温状况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分别为:外墙能耗为国外建筑的4~5倍,屋顶能耗为2.5~5.5倍,外窗为1. 5~2.2倍,门窗空气渗透率为3~6倍。可以说,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据了解,目前天津共有节能建筑7349万平方米,计划“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7000万平方米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的生态环保住宅。按照天津城镇常住人口783.06万人计算(截至于2005年11月),现人均占有节能建筑7.38平方米,截至“十一五”末期,人均占有18.32平方米,比例仅达到61.07%,缺口较大。(按照天津市“十一五”规划,未来五年内,人均建筑面积将达到30平方米。)由于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已经成为我国三大用能领域之一。根据天津市2007年建筑节能目标要求,滨海新区居住建筑执行65%标准,所以加紧探索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的事情。
  二、以循环经济理念推动滨海新区生态城区建设的优势分析
  (一)循环经济是发展滨海生态城区建设的必然选择
  正如前文所述,随着滨海新区的发展,到2020年新区人口基本上翻了一翻,建设用地规模却不能翻一番,同时由于新区的发展,能耗必然大幅增长。同时住宅产业在整个全生命周期中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对环境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要达到全面提升住宅的综合性能和提高人民居住生活水平,促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住宅无疑是发展循环经济最大的载体。我们必须以循环经济理论推动住宅产业,以“3R原则”促进住宅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3R原则”在住宅产业领域中主要体现在“省地、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只有大力发展可持续住宅、推广建筑节能、完善可持续住宅关键技术的支撑体系,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高住宅的科技含量,才能实现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滨海新区生态城区建设节约有限土地资源
  要实现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最少占用资源。在住宅建设中占用资源最多的首先是用地,要节约用地表现在两个方面:(1)住宅居住区的合理规划,既要保证居民舒适的居住空间,即控制容积率,又要合理安排住区的住宅单体和配套设施,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2)要有一个合理和科学的户型,尽管户型大小最终是要靠市场来决定的,但是,户型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也是和社会经济发展、地域风土习惯以及人们的生活状况密切相关,户型不是越做越大。我国为调控住宅产业的无序发展,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强制在新建小区建设90平米以下的户型要达到70%以上。这是因为过低的住宅容积率会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另外以使用新型墙体为国家节约土地资源为例,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之前,使用粘土砖,大量消耗耕地,造成我国现有耕地面积已经达到16亿亩警戒线的水平,因此保护现有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已经上升到保卫国家安全的角度。
       (三)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要想节能首先是搞好规划布局。规划要为节能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如建筑外立面的合理设计,随着住宅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开发商通过美化住宅单体的外立面来吸引客户,无限增大开窗面积、不分地区的大面积采用飘窗等等,尽管增加了居民的采光面积,但同时也造成了能耗的加大。合理、科学的规划、控制窗墙比、控制长宽比是节能的根本。其次是围护结构。围护结构是建筑耗能的主要部分,因此提高围护结构的节能尤为重要,主要有外墙外保温隔热技术、外墙内保温隔热技术以及屋面、地面的隔热保温技术;再有就是外门窗,门窗尺寸的大小、整体气密性、水密性,框扇的构造以及玻璃的采用品种,对住宅的节能也有较大的影响。
  三、房地产业发展须建立在以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居住区的理念上
       (一)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实现途径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既发展经济又不牺牲环境,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那么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呢?事实已证明无论是粗放型还是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都无法使经济社会做到可持续发展,地球环境的日益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

  • 下一篇文章:论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借鉴循环经济理念 建设滨海生态新城”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借鉴循环经济理念 建设滨海生态新城”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能动性探析
  • ››关于凤凰山自然保护区的评价的论述...
  • ››浅谈里海的生态问题
  • ››论述我国环保产业融资所遭遇到的问...
  • ››罗尔斯顿环境思想评述
  • ››浅论我国水资源污染及处理措施
  • ››试述森林资源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
  • ››地方环保投资驱动的策略和手段
  • ››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 ››中国如何迎接低碳经济时代
  • ››借鉴循环经济理念 建设滨海生态新城...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