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环境保护
   中国如何迎接低碳经济时代      ★★★ 【字体: 】  
中国如何迎接低碳经济时代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4 19:45:26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全球压力下中国在减排问题上无可回避 在全球经济受到金融海啸重创之后,低碳经济浪潮正在兴起。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对于推动低碳经济浪潮至关重要:一是美国选择以新能源作为振 兴美国经济的主要政策。美国的政策在全世界掀起了新能源经济的浪潮。二 是哥本哈根会议将对全球的碳减排形成新的压力。全球192个国家将于12月 7日—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会谈,以达成一个解决碳排放及对气候影响 的公约。但哥本哈根会议能取得多大进展,前景并不乐观。根本原因在于,发 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提的要求相差太大.
    中国无法回避这类问题,因为在温室气体排放上,中国是一个迅猛增长的 生力军。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全球在碳排放 问题上不会放过中国,针对中国的“压力环境”已经形成。显然,面对全球气候 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中国已无可回避.
    中国应对全球碳排放压力的基本策略 在政治和外交层面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是中国应对全球碳排放压力首先 应该采取的基本策略。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今 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的讲话中,代表中国对全球气候问题 作了高调表态。胡锦涛说,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四点:一是争取到2020年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的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 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 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 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政府层面的积极参与,可以为中国在全球碳排放问 题博弈中争取到比较主动的地位,同时可以展示中国负责任的姿态.
    其次,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权,是中国应对国际压力时要考 虑的实质内核。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碳排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对 碳排放和经济发展权的不同看法。已经走过工业化阶段的发达国家,希望全球都能做到碳减排;但正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不肯因为碳减排而放 弃工业化的权利。如何保护自身发展权利,对于中国来说是极为现实的公共政 策问题。中国只向世界做出减排承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中国肯定要完成迟来 的工业化。中国只是接受发达国家的规则是不行的,这会给中国的工业化增加 更大的政治与经济成本。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让世界接受中国的发展观念,又与 国际潮流相适应,这需要中国提出更好的发展概念并制定出相应的策略.
    再其次,强调中国在全球化之下的分工以及对全球所做的贡献。中国作 为“世界工厂”,意味着要为全球市场来生产,要为这种生产来消耗能源与各 种资源,从碳排放角度来看,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恰恰是产业链上碳排放 强度最大的环节。但是,仅仅衡量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产业环节是不公平的, 还要看谁最终消费了这些能源和排放。现在中国生产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工业 品,与外贸相关的GDP占全国GDP总量的60%,但中国并没有消耗全球四分 之一的能源.
    最后,围绕核心战略,中国要配套合适的策略和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围绕 碳减排的国家核心战略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战略,即中国如何 应对国际压力、争取国际空间;另一方面是对内战略,即中国的国内政策如何 调整,产业如何发展。对中国来说,后一方面是更现实、更重要的.
    发展低碳经济中国在哪些领域存在机会 中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中国政府应该关注如下问题。第一,中国能源消 费的调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耗国,中国不在能源战略上进行 调整,改变对煤炭依赖过大的消费特点,将难以减轻碳排放的压力。为此,中 国应该在能源消费多元化、煤炭利用的多元化等方面下工夫,以多种政策来 引导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第二,结合中国国情,有效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应 用。中国也应该制订出相应的国家目标,将其列入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五年规 划,最好能使之具有法律效力。中国在新能源利用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相对较小,市场对新能源的接受度也较高。新能源的发展还能带动起相关的 产业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容低估。第三,新能源汽车应该成为国家重点扶 持的重要产业。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要比传统汽车 小得多,在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以中国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有可能走出一 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路子,甚至会颠覆传统汽车产业的某些模式。第四,低碳 经济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大有可为。低碳经济在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中有巨 大的作用空间。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在低碳发展视域下看我国环境保护问题

  • 下一篇文章: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如何迎接低碳经济时代”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如何迎接低碳经济时代”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能动性探析
  • ››关于凤凰山自然保护区的评价的论述...
  • ››浅谈里海的生态问题
  • ››论述我国环保产业融资所遭遇到的问...
  • ››罗尔斯顿环境思想评述
  • ››浅论我国水资源污染及处理措施
  • ››试述森林资源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
  • ››地方环保投资驱动的策略和手段
  • ››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 ››中国如何迎接低碳经济时代
  • ››中国如何迎接低碳经济时代
  •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