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发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号召,这是我们党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征程中提出 的新的命题。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文 明的发展史,它始终是伴随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人类文明发展由原始状态经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以“人 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工业文明,造成了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所产生的生态危机已经构成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威胁, 从而唤起了人们的生态觉醒。而生态文明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在全社会树立五种全新的观念.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国现阶段的目标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强制度和生态道德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从环境整治入手,构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向生态文明转变. 关键词:生态文明;人类;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 大会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 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 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我们 党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征程中提 出的新的命题,也是进一步丰富科学发展观、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同时,作为一个政 党和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在全世界第一次提出生态 文明这一概念,它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 影响.778论文在线www.qiqi8.cn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呼唤着生态文明 “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易经》,“见龙在 田,天下文明”。唐代学者孔颖达在注疏《尚书》时, 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日文,照临四方曰明。”“经 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于物质文明;“照临四方” 意为驱走愚昧,属于精神文明。因此,文明是人类 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 会进步的标志.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它 始终是伴随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在远古的荒蛮时代,人类带着野性从自然界走来, 其生存和繁衍完全依附于自然,人和其他动物一样, 处于自然界附属物的地位。由于人们的愚昧和无知, 对自然顶礼膜拜并充满着敬畏,形成了原始的自然 社会状态. 随着生产工具的出现和运用,人类逐步摆脱了 蒙昧和野蛮,对自然有了初步的认识,开始有意识 地利用自然,通过对土地的耕种和动物的驯养,促 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开创了封建制度的农业文明. 在这一时期,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限制,生 产力发展水平仍较低下,只能在适度的范围内利用 和改造自然,自然的作用并未遭到破坏。尽管在局 部地区因过度开垦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比如古埃 及文明的衰败、古巴比伦文明的消亡等,但从整个 地球来看,自然系统基本上仍未脱离自身运行的轨 迹,人类仍然难以摆脱自然的主宰. 随着科学的新发现和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 大机器的广泛运用,人类社会进人工业文明的时代. 人们利用掌握的科学技术大规模地开发和改造自然, 无限制地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无限制地追求物欲, 无节制地浪费资源和能源,商品拜物教和国民生产 总值拜物教盛行,追求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 并以征服者的姿态对待自然,认为自然资源的利用 永无止境。自然系统在人类无限度的开发和掠夺下 日渐脆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类的家园正在遭 到毁坏,大自然正以生态危机的方式对人类进行报 复,人类正在吞食自己酿成的苦果. 特别是人类进人20世纪以来,工业革命风起 云涌,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后,在以“人类中心 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工业文明的引导下,世界各国 相继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与此同时工业文明的副产 物—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开始受到人类社会的关注。1962年美国女科学家雷 切尔.卡逊发表了著名的环保小说《寂静的春天》, 从而将人们从沉醉于对自然征服的甜蜜睡梦之中唤 醒,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 人们在痛苦的反思中认识到,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 与自然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存共荣的生态共存体,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 定状态下,才能得到良胜发展。1972年著名的罗马 俱乐部发布了《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从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 业生产和环境污染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人类发展过程 中,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模式给地球和 人类自身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并有力地证明了传 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但使人类与自然处于尖锐的矛 盾之中,并将会继续不断地受到自然的报复,从而 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因此,我们应该尊 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彻底摒弃“人类中 心主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探求人类社会新 的发展模式。这是当代人类社会紧迫而又现实的任 务。1992年6月,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国家元首 和政府首脑齐聚巴西里约热内卢参加世界环境与发 展大会,会议通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约环境 与发展宣言》和《二十一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要求把它纳人世界各国 政府的决策之中。这是国际社会对保护自然、保护 环境、保护人类共同家园的庄严政治承诺,它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标志着人类 社会开始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778论文在线www.qiqi8.cn 二、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发展 历史,在古代就产生过丰富的生态思想,并成为中 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哲学家早就提出 了“天一”思,强一。孔 子《易传》说:“立天之道,日阴阳;立地之道,日 柔刚;立人之道,日仁义。”由此建立了天地人的世 界观,并指出:“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认为:“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 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涕,地养之以衣 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不可无一也。” 这就是说,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他们是共生共 处的关系,应该和睦相处。道家也是崇尚“天人一 体”思想的。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道,道法自然。”他强调人来自于自然界,是自然界 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以人为主的,但认 为人不是世界的主宰,而与自然是一体的。人们在 生产实践中,也把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作为行 为规范。我国夏代制定的古训:“春三月,山林不登 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川泽不入网署,以成鱼鳖 之长”。在((周礼))中除设置专人管理和看守山泽资 源外,还规定伐取不同木材的时间。由此可见,古 朴的生态思想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 指导着生产实践活动. 无产阶级的先哲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 会的发展规律时,也非常重视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早就指出:“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 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这表明了人类的理 想社会—共产主义,就包含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恩格斯也指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 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 泉。”这说明了人只有与自然界和谐共处,才能不断 地创造社会财富。他们十分强调必须尊重自然,遵 循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 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将受到自然的 惩罚。马克思指出:“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 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 一书中更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我们对自 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 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