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确定取得了我们 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 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 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 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 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 水分的中心。”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在理论上,而且 还从实证上说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 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因此,人类必须爱护自然、保 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才会与人类一道创 造财富,造福于人类。如果我们肆意践踏自然、毁 坏自然,自然就必然报复人类,我们也将最终失去 我们生存的家园.778论文在线www.qiqi8.cn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来看,建设生态文 明也是我们的唯一选择。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 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而且正处在工业化、城 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 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 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由于长期以来我 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相对粗放,使得我们 在实现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一是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从资源察赋看,我国 是总量上的大国,人均上的贫国。人均淡水资源占 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人均耕地占有量不 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储 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n%和4.5%,铁矿石、铜和 铝土矿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7%、16.7% 和n.1%,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 水平的一半。资源察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 将长期存在。二是环境形势更加严峻。当前,我国 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 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 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率低,二次污染严重。农村畜禽粪便、水产养殖污 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农村环境问题日 益严重,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 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 性锐减,生态灾害频发,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已经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构成 严重威胁。实践证明,传统粗放的增长方式已经走 到了尽头,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难以为继, 环境难以承受。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反思现行的发 展模式,追寻当代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探求适合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文明方式,而生态文明就是我 们所追求的发展目标和唯一选择. 三、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树立全新的观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社会形态的深刻变革,它 涉及人们对世界认知、价值取向、行为规范、道德 标准、消费心理等方面的重新认识和观念的重塑. 建设生态文明,关键是我们的思想观念要由“人类 中心主义”的传统文明观向“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现代文明观转变,真正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 会牢固树立”,指导并引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传统 的工业文明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外在的主 客体关系,人是自然的中心,而自然完全是被动的、 被占有的对象或工具。因而人类在对待自然时,往 往以征服者自居,使得工业文明不断地破坏和掠夺 自然。恩格斯指出:“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 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 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 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 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 然规律。”而生态文明则把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 然界理解为一个整体,认为自然界各部分之间的联 系是有机的、内在的、动态发展的,人对自然的认 识过程只能是一个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所以,生 态文明更强调,人类在自然面前应保持丫种理性的、 谦卑的态度,不应再简单地寻求对自然的控制,而 是力求与自然和谐相处。否则,就会出现人与自然 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招致自然界的报复. (二)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是决定 人们行为的心理基础,并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 传统的工业文明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主体,只有人 具有价值;而自然界对于人类来说,只是对象或工具, 是没有价值的。因此,人类是自然的主宰,自然界 也就成为人类肆意征服的对象。这就是工业社会“人 类中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它造成了人类与自然界 的严重对立,从而导致生态环境严重失衡,人类的 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目前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就 是这种价值取向的后果。由此可见,全球性的生态 危机实质上就是一种价值观的危机。而生态文明则 认为,人和自然都是主体,也都具有价值,他们之 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人类的存在必须 以自然界的存在为基础,并实现良性的互动。所以, 人类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 并与其他生命体共享一个地球。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这也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具体体现,它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 和发展战略。传统的工业文明认为,资源是无限的, 资本所追逐的是经济的无限增长,并把国民生产总 值的增长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由这种发 展观所引起的是,生产的发展建立在掠夺性地消耗 资源的基础上,致使环境遭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 人与自然的关系严重对立,并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 的生存和发展。恩格斯指出:“文明是一个对抗的过 程,这个过程以其至今为止的形式使土地贫瘩,使 森林荒芜,使土壤不能生产其最初的产品,并使气 候恶化。”目前,全球广泛关注的气候变暖问题就是 最好的例证。生态文明则认为,资源和环境都是有 限的,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 上,既要满足人类的需求,还要与资源和环境相适应. 这就要求人类的发展必须以自然界的存在为基本前 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四)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道德是社会群体的共识,它是以意识形态为基 础的人们在共同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观 就是人们对这种意识形态规则的认识和立场。传统 的工业文明认为,自然界作为人的客体来说,是没 有价值的,因而对它而言,也是不需要道德的,从 而导致破坏自然、滥杀生灵的现象产生。但生态文 明则认为,整个自然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是 地球生命系统的一分子,人与其他生命体一样,都 具有内在的价值和生存的权利,都必须得到相互的 尊重。任何对自然的盲目征服和肆意践踏,对其 他生命体的损害和摧残,都是极不道德的,并主张 人性与生态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彻底转变 对自然界的态度,切实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自觉地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关系,树立生态 道德观念,用生态道德的力量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 行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 (五)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观决定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 行为,对生产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传统的工 业文明在“人类中心主义”的驱使下,使人类的物 欲得到恶性膨胀,非理性的消费使得对自然界的贪 婪索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据有关资料,美国 每年人均能源消耗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9倍,温室 气体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8倍,人均生产垃圾 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在世界总人口中所占比 例不到5%的美国人,却消耗了世界25%以上的自 然资源。因此,马克思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