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化足以证明这一点。只有循环经济,兼顾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两者的关系,从而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了可靠的保证。目前它已成为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循环经济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真正地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住宅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载体 进一步降低住宅能耗和对环境的负荷,发展资源循环型住宅,这是住宅产业化发展步入成熟的标志,也是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的住宅建设仍未摆脱高资源消耗、高环境影响、低生产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对能源、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改变发展模式,未来资源和环境将不堪重负。从住宅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来看,滨海新区的住宅产业还处于产业化形成的初期阶段和发展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注重资源循环的节能省地型住宅将有很大的节能空间,对构建节约型社会意义重大。 (三)生态住宅是实现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生态住宅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及科学手段,合理安排并组织住宅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住宅与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尽管对“生态住宅”的内涵有各式各样的列举,范围有宽有窄,但基本上是围绕三个主题:一是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二是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三是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改造现有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因此在建筑领域内采用高新科技是保障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四、滨海新区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一)强化建筑节能 严格执行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和我市建筑节能方面的有关规定,从设计、施工、验收等各环节严格控制,确保新建居住建筑达到节能65%的标准、公共建筑达到节能50 %的标准。同时加强绿色标准的认证和推广力度,以节能为突破口全面提倡节能、节地、节水。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结合旧区改造项目,每年实施一定比例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加快新型住宅建筑结构体系、新型墙体材料的研究开发,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同时加快原有公建节能改造步伐。只能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二)提高供热效率 整合供热热源,以热电联产热源替代小型、分散燃煤供热锅炉;加强供热管网保温,继续实施热力管网改造。加快供热体制改革。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必须实现温度可调节和分户计量,逐步推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 (三)利用先进技术推动绿色节能建筑发展 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方法,重点研究开发新型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和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提倡使用3R材料(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选用无毒、无害、有益人体健康的材料和产品。大力推广节能建材和绿色建筑节能建材,使滨海新区的绿色建筑既充分符合本地区的气侯、资源、经济等特点,又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生活实用空间,真正成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真正实现绿色地产。 (四)节约用水,逐步推进中水供应 在节水方面,滨海新区新建住宅应全部实现中水供应,到“十一五”末,新区中水回用率要达到或超过30%以上,赶上或超过中心城区的标准。 (五)完善激励机制和法规体系 以建设宜居生态社区为立足点,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有利于形成对建筑投资管理和业主等各方面的推进动力,同时加强对节能标准情况过程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J].宏观经济研究,2005,(4).
作者简介:张瑞华(1972—),女,天津人,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经济师,法律硕士。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