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讲又是极为痛苦的。为了不致解聘或重新谋到生计,他或许要对局长、局长的儿子乃至“雪花膏”们说谎,不然如何挣钱,如何“活着”?没有钱,不活着,又谈何“前行”?对于新的智识者来讲,他并不是为钱、为“活着”而活着,但他必须冒着诸如“苟且偷生”这样的恶名声,才能获得“前行”的最基本热卡;但到了这种地步,他便混身是嘴,也不能证实自己在钱的境界上高于常人,无怪涓生感慨万分:“有时,仿佛看见那生路就像一条灰白的长蛇,自己蜿蜓地向我奔来,我等着,等着,看看临近,但忽然便消先在黑暗里了。”这一步之差确实太细微了,但那里又的确存在着一种似乎平凡而实不平凡的差异。
⑴《南腔北调集•〈总退却〉序》。 ⑵参见拙作《初聚奥林匹斯山》(《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2期)。 ⑶《野草•复仇•其二》。 ⑷《论语•里仁》。 ⑸《孟子•梁惠王上》。 ⑹《春秋繁露•对胶西王》。 ⑺《朱文公集•卷七十四》。 ⑻《且介亭杂文•儒术》。 ⑼马克思《资本论•卷一》第85页。 ⑽(美)赫根汉《人格心理学》(作家出版社1988年版第61页)。 ⑾《坟•娜拉走后怎样》。 ⑿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第70页。 ⒀周作人《鲁迅的青年时代》第90页。 ⒁恩格斯《致康•施米特》。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