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艺术评论
   被钱烦难的新的智识者      ★★★ 【字体: 】  
被钱烦难的新的智识者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34:17   点击数:[]    

“若离”者,我们已经看到了魏连殳、张沛君之辈,但《呐喊》、《彷徨》之中,还有一批“若即”者。在《孤独者》里,申飞同样是以新的智识者身分出现的,但他却在不停地谈论着钱、薪水、现洋、积蓄之类的生计钱财问题。他头脑中的观念,是从现实的土地上生成的,以为薪水与积蓄是和进取精神并行不悖的。他也憎恶世上“拦路高卧的狗”,但却能绕将过去往前走。在接到魏连殳有了“很多钱”的信时,虽然“有些不舒服,而同时又夹杂些快意和高兴;又想,他的生计总算已经不成问题了”。正因为申飞在钱的问题上更接近现代的生存观念,所以才能在魏连殳死后“坦然地在潮湿的石路上走,月光底下”。换言之,他头顶天脚踏地地向前走,没有“头足倒置”⒁的非健全人的步态。
  尽管子君和涓生蒙受过只求个性解放的不公正批评,但他们无疑也是具有现代经济头脑的。他们按照现代公平的经济原则建立了家庭,如涓生所说:“我们的家具很简单,但已经用去了我的筹来的款子的大半;子君还卖掉了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我知道不给她加入一点股分去,她是住不舒服的。”而后的生活,更是脚踏实地,涓生“学会了煮饭”,子君的手“是这样粗糙起来”。尽管失业的打击最终逼出了他们脸上的“凄然”,但他们在钱的问题上却远比魏连殳切实,比张沛君坦诚,比方玄绰勇敢。
  申飞、子君、涓生以及许多篇作品中的叙述者“我”,都是以一种现代的眼光看待钱的。为了经济保障,避免“挑剔学潮的嫌疑”,他们“除了上课之外,便关起门来躲着”(《孤独者》)。他们并不看重虚套的恭维,公开蔑视那些“送行兼拿东西的”来客,直言不讳“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故乡》)。他们甚至像美国人吃饭馆一样斤斤计较,对吕纬甫这样的旧日同窗“听凭我付了账”,很不满意(《在酒楼上》)。他们甚至能从“几十枚铜元”中,看到“借此去维持较久的生活”的意义(《伤逝》)。他们同“若离”者一样,既非大作家,也非教授,同样日日为生计问题奔波苦恼,但他们却能跳出传统观念中消极成分的苑囿,并能移植活现代观念中的积极成分。值得提出的是,他们在作品中的位置常常是隐蔽的,有时甚至是被忽略的,但他们却不停地介入人物的生活中,与人物进行对话,从而构成新的智识者在钱的问题上的多方面视点,以帮助自己、帮助人物、帮助读者、甚至帮助作者,把与现代观念相悖离的有害心理驱逐出去。
  三、与常人的一步之差
  常人的日常所求,都是为他们自己的需要,为本体的满足与快乐。阿Q所求,是为了喝酒不赊账、睡上宁式床;单四嫂所求,除了母性本能外,更直接的,是对宝儿长大了“也卖馄饨,卖许多许多钱”的憧憬;陈士成在白日梦中道出贪欲之心:“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论银不论斗”;高尔础干脆视“老夫子”的美誉为“狗屁”,醉心于“筹马”和“清一色”……。这就是墨子所说的常人于钱的境界:“利,所得而喜也。”其实,这无可厚非。但新的智识者既然“自以为神之子,以色列的王”,那么他们于钱的境界,就应该高一些。可事实上,在其时的物质土壤里,他们与常人的距离,也就是一步之差。
  一步之内的,是些觉悟的锐气销磨殆尽、准备于现实“马马虎虎”的新的智识者,诸如《端午节》、《在酒楼上》和《幸福的家庭》里的主人公们。他们虽然还不尽失温文尔雅,但已渐渐透出与常人相同的心思:买劈柴、买灯油、买白菜,是当务之急;像阿Q撑船便撑船、舂米便舂米一样,让教《女儿经》便教《女儿经》;有无现钱不论,两杯莲花白是要喝的,甚至想入非非,为“头彩几万元”而心动……可他们倒底不是陈士成、高尔础之流,是靠正经的教书、做事、写文章求其利的;便是与阿Q、单四嫂们相比,他们也还有一层常人所没有的心思:就是能够知觉到自己的浅近,“已经深深知道自己之讨厌”(《端午节》),像只苍蝇,“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上。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眼底深处,还能闪出“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来”(《在酒楼上》)。可无论如何,按照行为主义的标准,他们已是攀在常人的钱财境界的边上了。
  一步之外的,是于钱财有更高境界的另一批新的智识者。他们的一生所求,不是为了本体的满足和快乐,更不想用欺世盗名的东西掩盖这些。他们需要钱,但不以此为终端目标,常人追求钱不出乎日常生活之外,而他们却始终要穿过日常生活向上。如果拿夏瑜与红眼睛阿义比,拿疯子与喝茶却不想算账的阔亨们比,这种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是拿人们常喻之为姊妹篇的《孤独者》与《在酒楼上》、《伤逝》与《幸福的家庭》相比,其间也有着一种鲜明的境界的差异。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在“共时状态”中对比研究的差异,即让魏连殳与吕纬甫、涓生与青年作家都同时生活在一个时间状态中。换言之,《幸福的家庭》不是《伤逝》的续篇,《在酒楼上》也不是《孤独者》的续篇,它们是同时发生的故事。
  如果说《在酒楼上》是一出未完结的正剧,那么《孤独者》则是一出已完结的悲剧。吕纬甫是以自己的“随随便便”屈从了生计,而魏连殳则是用自己的“冷笑”告别了“每月的薪水就有现洋八十元”。像前面提到的,《孤独者》以一种悲剧式的大起大落,让人们看到世间还有“不为财死”的“太古怪”的人在,那“可笑的死尸”尽管可笑,但却显示出个体生命不为钱所束缚的“超人”力量。而《在酒楼上》,则是死水微澜,在平稳的情节叙述中流动着一种随波逐流的惰性。再拿《幸福的家庭》与《伤逝》相比,更能见出这种境界的差别。青年作家在劈柴和白菜的包围中,憧憬的是雪白的硬领、名贵的“龙虎斗”、书房排满着书架、卧室支着黄铜床……。而涓生在“烧着不死不活的煤的火炉边”,看到的却是“怒涛中的渔夫,战壕中的兵士”和“昏夜的运动者”……。共时状态的比较见出了差异。
  现在,我们再把所有的新的智识者放在“历时状态”中去考察,按照时间的推移和发展相关地和联系地看待作品和人物,诸如把《幸福的家庭》假定为《伤逝》的续篇,或把方玄绰假定为走马候补后的狂人等等。如果我们从这个视角去看新的智识者,就会发现:他们一旦希望以正常人的状态(并非像疯子那样总不停地要吹灯放火)继续生存下去(并非像魏连殳那样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么,在钱的境界上,他们就并不比常人高多少了。
  狂人大病痊愈后,重新走上了科举功名之路,也许日后会像方玄绰那样,混上一官半职。混乱、黑暗和腐败的乱世之际,活下去很不易,何必再提当年勇,方玄绰也不必抛头露面去索薪,只要官俸不被完全打破,也就“差不多”了。“他自己虽然不知道是因为懒,还是因为无用,总之是觉得自己是一个不肯运动、十分安分守己的人。”魏连殳如果不恶心那些现洋,像吕纬甫那样干什么都敷敷衍衍,马马虎虎,也许活得会更自在,或许还能封妻荫子。既然教《女儿经》的钱可以收,为什么当顾问的钱就触之灸手呢?涓生是无畏的,他知道“新的生路还很多,我必须跨进去,因为我还活着。但我不知道怎样跨出那第一步”。这一步或许跨进夏瑜之路,那他就不能再“活着”;或许跨进魏连殳之路,那也只有郁郁而死。活路只有两条:或者跨进“幸福的家庭”,挣钱养家糊口,可这不是他“默默地前行”所向的目标;或者跨进一条前人所未走出的路,那就是用“遗忘和谎言”做前导的路。
  这最后一条路,显示出了新的智识者极强的独特生存意志和探索精神,也显示出了他们极为艰难的生存困境。“遗忘”的对象是过去,涓生可以像N先生那样少提往事,少寻烦恼;但“说谎”的对象却是无法回避的现时与将来,且说谎本身对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早期启蒙说”与中国现代化——纪念侯外庐先生百年诞辰

  • 下一篇文章:《昭通方言疏证》与近代词语考释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被钱烦难的新的智识者”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被钱烦难的新的智识者”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教会大学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
  • ››蒙古族萨满舞(博舞)的历史变及其...
  • ››中国影戏的生存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 ››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思维方式...
  • ››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政治化
  • ››当代美国美学及其热点问题分析探讨...
  • ››关于审美现象的若干条件分析
  • ››浅谈西方古典美学
  • ››享受文学还是批判文学-传统视野下的...
  • ››文学正餐亦或文学零食-短信文学的文...
  • ››被钱烦难的新的智识者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