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 就设计艺术院校的发展规模而言,笔者仍认为我国独立设置的专业院校太少,综合大学的设计院校系和专业太少,一些缺少基本条件的单科院校上艺术设计专业太多。事实上,一些院校看好生源,在缺少师资、缺少图书、缺少专业论证的情况下,急功近利上设计艺术专业的并不在少数。更有甚者设计艺术专业严重缺乏专业教师,实为有其名无其实。当然,设计艺术界都希望部属和省属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院设计系。中国美院设计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分院、广州美院设计分院、无锡轻大设计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各美术学院设计系等有着良好基础条件的院校多发展设计艺术的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同时也希望一些综合大学、人文学院、工科学院和艺术院校多开设工业设计、广告学、艺术设计学等相关的专业,促进设计艺术教育的全面普及与提高。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一些院校以不负责任的态度盲目地上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现象,这对学科发展没有多大益处。如果教育不讲科学管理,不讲办学条件和规模,不讲教学特色和规范,不求质量和效益,只偏面追求数量或数字的发展,求多求大岂不是浮夸风又是什么呢,何况教育自身又有严格的规范和规律。 当然,我们因设计人才短缺而千方百计地求得在教育上的发展,这是设计艺术界同仁一致的愿望,但如果不考虑教学基础条件、师资条件、教学环境的综合因素就要误人子弟,影响学科的健康成长、我们认为:在发展本科教育的同时多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专科教育等多种办学层次,或许在短期内有较大的收益。因为无论是工艺美术专业还是以设计艺术为主体的设计专业,多为应用性学科,专业技能性特长突出,可以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多层次办学对人才培养、社会需求都有益处,如果这个学科只在一个本科教育里面转,都想谋求一个“高层次”和“大发展”,这种现状将阻碍设计艺术相关学科健康有序的发展。我国的确需要一批有创造性的设计家和基层普及的设计师,什么层次的教育才能达到社会的需求,供需情况如何,应该组织专家论证研究以作为发展教育的重要参照。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和人才需求情况,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发展规模不宜过大,但全国布点要合理。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求稳步发展,才能使这一新兴学科朝着国际化的目标迈进。而一些社会急需的短线设计人才可以通过高职、成人、专科教育得以补充。只有这些本科院校把握着教学水准,高职和成人教育才能发挥出培养技能性适应性的短线人才的作用,同时确保各个层次的教学质量和规模,达到满足社会需求的目的。 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新专业目录的“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其确立才不足两年的时间,虽然以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教育的院校系和专业早已建立产业目录调整之后,各个院校都在不同程度的调整专业方向,或综合或细化,有的在专业之内保留了工艺美术的专业特色,有的则突出现代设计艺术的专长, 其目的都是在适应社会对人寸的需求、由于专业优势较好的院校、系其规范相对较小,前几年又限制发展规模,所以作为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主要院校、系、专业在规模发展上相对迟缓,目前应考虑扩大办学规模,提高专业教学特色和质量,树立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形象。但由于“生源好”、“文转美”等诸多因素带来了各类院校都争上“艺术设计”专业,但办学条件大多明显不足,这种现象应引起教育界主管部门的重视。如果不能以高质量的“教育产品回报社会,岂不是既砸了牌子又伤了消费者吗?就设计艺术教育而言,不仅是高等教育需要发展和提高,中学教育也要在美育中注入设计艺术教育的课目,同时还要与国家高等教育整体格局相协调,统盘关怀。我们的设计艺术教育要学习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成功的教育方法,同时应该实事求是地考察我们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进而制定该学科的发展规划。一个学科的构建与发展都有普及与提高的过程,目前的普及过快或许为今后的提高提供了经验,并逐渐调整到既符合教育规律又适应社会需求上来。发展我们设计艺术教育的专业特色,并加以规范和整合 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稳中求快地加强学科建设,使设计艺术相关专业真正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