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艺术评论
   艺术:人的生命情感的象征性形式      ★★★ 【字体: 】  
艺术:人的生命情感的象征性形式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31:33   点击数:[]    

与所指在概念上或观念上一一对应,用符号表现情感就需要每一个别情感对应于一个符号。
    然而,生命情感内在的流走性使其拒绝追求对应。这意味着:在以符号表现情感的过程中,必然出现言不尽意的现象。任何技巧、任何符号,都无法真实表现流走的生命情感。如果把艺术语言理解为符号语言,符号语言对于生命情感的表现就存在内在的无能。况且,一种艺术形式,也许没有表现艺术接受者的生命情感而会被感觉为不真实;但对于艺术创作者言,它正好表现了他自己的生命情感而是真实的。这样,艺术的真实性又由什么来确立呢?表现技巧的优劣由什么来评判呢?
    以上问题出现的前提,是艺术语言的符号性。只要将艺术诠释为一种符号形式,情感的表现、表现的真实性及技巧的优劣,就成为它的推论。这些关于艺术的规定性,和艺术以彼岸的生命情感为对象这种内在性相矛盾。在生命情感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中介,是艺术的象征性语言。任何优秀的技巧,都创造不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因为艺术作品不是艺术技巧的产物,而是艺术精神的样式。苏珊·朗格的艺术定义,在关于艺术以人类情感为对象这点上,有其价值。但她将“符号性”纳入艺术的规定性中,这又导致艺术语言与艺术对象之间的内在不协调。彼岸的生命情感的在场方式,是象征性的、非符号性的。艺术形式和作为艺术对象的生命情感,没有符号性的一一对应关系。两者只有象征性的关系。艺术爱者进入艺术存在,靠的不是他的理解力,乃是他对生命情感及其象征性形式的感觉力。
    另外,苏珊·朗格的艺术定义,还涉及到人类情感的创造问题。没有艺术爱者对生命情感的创造,就没有艺术。艺术家的工作,就是创作生命情感的象征形式。无论艺术的书写还是接受,其对象都是非现成性的。艺术这种精神样式,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不管是事实性的自然界还是心理性的意识界,其中都没有艺术精神。艺术借助艺术爱者创造一种不同于陈述性符号语言的象征语言形式。艺术通过象征性语言,把个体生命情感纳入人类情感。个体生命在艺术书写、艺术接受中,只不过是把先验植入于意识生命体中的艺术精神展示出来。当然,这种活动不能停留在苏珊·朗格对艺术的人类情感的强调上。作为艺术对象的人类情感,始终是个体生命情感。艺术所流射的、所替代的,正是个体生命情感的象征性形式。在此意义上,艺术即人的彼岸化的生命情感以感觉性象征语言为中介向形式而去的活动。这种去的过程,展示为一个期待性的本文世界——艺术品和一个活动性的本文世界——艺术家。前者期待人类中的艺术爱者进入,后者在其存在中被接纳为人类中的一员。
    苏珊·朗格在反驳自然主义对艺术的影响后,陷入了符号语言学在理解艺术语言时的错位境地。其实,不管是自然主义关于艺术即经验的观点还是符号学的艺术即人类情感创造性符号形式的定义,两者都基于理性文化的神化背景。神化的理性文化,用符号语言陈述一切,用人的生命理智的客观化产物——自然主义、科学主义——的成就审视人的生命情感及生命意志的界域,使人的生命情感在这种审视中被生命理智所代替。不过,在把音乐当作一种“不完全符号”的时候,在以象征情感的作品的实现为创造的规定性的时候,在拒斥“艺术即经验”的时候,苏珊·朗格处于接近艺术的途中;但是,在认为符号与其象征事物间具有某种逻辑联系的时候,在提出一件艺术品不是材料的安排而是情感符号的时候,她又背离了艺术。由于受到理性文化的神化思想的潜在影响,她认为造型艺术在利用空间紧张和空间解决投射生命情感于非时间性的幻象中,表现出的是对情感的认识而非感觉;7)在回答艺术接受者通过什么样的手段理解艺术符号的意义时,她当然会提出通过最基本的直觉的理性活动。8)既然艺术是人类生命情感的创造。那么,造型艺术又为什么是对情感的认识呢?既然艺术创造是人类的一种情感活动,那么,作为这种创造的结果的艺术本文又怎么能够借助直觉的理性活动来理解呢?这些难题出现的原因在于:她对作为艺术对象的生命情感和作为形上对象的生命理智及其相应的象征性本文与符号性本文之间的差别性缺少意识。生命理智所赴身的符号性本文,只有在被陈述、被认识即在理性功能的支配下被创造,是按照理智的法则组成的一个符号可分体系;生命情感所托付的象征性本文,只有在被展示、被感觉中(不是在被陈述、被认识中)即依循感性功能而被创造,它是人的生命情感自我展示的形式,其本身就是一个基本单位不可分割,人只能感觉它的存在。人无论创作还是接受一件艺术品,需要的都是对生命形式的感觉而不是对生命观念的认识。艺术形式告诉我们的并不是什么,而在于引导我们去感觉其构成样式。艺术语言的感觉性,迫使人以感觉的方式面对艺术品。在艺术品面前,人的阐释往往是他附加于艺术品的观念而非对艺术品所展示出的艺术形式的把握。并且,能够被认识的艺术品,其生命力必然有限;伟大的艺术品,就是那些永远不能被认识只能被感觉的艺术本文。艺术爱者在对艺术品的爱中,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形式的另一种可能性。     2、艺术的非直觉性
    艺术不但拒绝任何符号性的规定,而且没有任何直觉性的内涵。假如承认艺术的对象是人的生命情感,那么,直觉便不是企及艺术的生命情感的中介。因为直觉是人的生命意志直接对某种东西的觉悟。它既不需要符号性的概念、观念,也不求助于象征性形式。它在语言上依存指使性语言对生命意志的审美指使。在指使性语言中,能指与所指完全同一,无需音响形象与指称实体间的听说活动、视觉形象与指称实体间的读写活动的介入。直觉者即被直觉的对象本身。审美中物我两忘的境界,就是因为审美直觉语言的指使性所致。指使语言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间距取消融合一体,此外并不产生艺术形式之类的东西。只要在直觉中有任何附带物如艺术形式的流出,直觉者就还没有进入真正的直觉。直觉在审美活动中创造的,除了直觉者本身的心境外没有别的。在把直觉同知觉相差别的时候,克罗齐阐明了直觉的这种直觉者与直觉对象合一的根本规定性。他说:“对实在事物所起的知觉和对可能事物所起的单纯形象,二者在不起分别的统一中,才是直觉。在直觉中,我们不把自己认成经验的主体,拿来和外面的实在界相对立,我们只把我们的印象化为对象(外射我们的印象),无论那印象是否是关于实在。”9)不过,直觉者在直觉中,一旦还有外化自己的印象的活动,他就还没有进入直觉状态。克罗齐的直觉观念,同知觉、感受相差别又相关联。在他看来,直觉必须有表现,直觉就是表现,“必须以某一种形式的表现出现,表现其实就是直觉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10)正是由于直觉中的表现或形式的出现,把直觉与感受相差别。诚然,艺术不能没有形式,也不能不要表现,但是,如果直觉者在直觉中还想到如何表现、如何将印象化为对象,直觉在此意义上,还有前知性的性质,还未完全脱离知觉的规定性。实际上,直觉区别于感受的地方,不在于是否有形式,而在于两种活动背靠不同的存在本源。直觉是人在生命意志的指使下,直接把人推入存在的活动。感受的本源来自生命情感。直觉所成就的,只是直觉者这个形式本身,或为人的审美存在本身。直觉者在直觉中,其生命意志同直觉对象融合无间。任何对形式、意象、表现的意识,都将阻止直觉活动的发生。与克罗齐把直觉同知觉、概念的区别相比,苏珊·朗格却无明于直觉和它们的根本不同。
    在她看来,人通过逻辑性的直觉释读艺术符号的意义。直觉为洞察复杂整体的过程,它发现形式。这种在对直觉的意识中赋予理性的规定,同朗格将艺术定义为一种符号形式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对中国、阿拉伯、英国三部爱情悲剧的文化审视

  • 下一篇文章:艺术前线中的危险欲望与困惑身体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艺术:人的生命情感的象征性形式”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艺术:人的生命情感的象征性形式”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教会大学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
  • ››蒙古族萨满舞(博舞)的历史变及其...
  • ››中国影戏的生存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 ››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思维方式...
  • ››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政治化
  • ››当代美国美学及其热点问题分析探讨...
  • ››关于审美现象的若干条件分析
  • ››浅谈西方古典美学
  • ››享受文学还是批判文学-传统视野下的...
  • ››文学正餐亦或文学零食-短信文学的文...
  • ››艺术人才与艺术理论修养-艺术院校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