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艺术评论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      ★★★ 【字体: 】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31:08   点击数:[]    

索成果,而且引起了整个世界芭蕾舞坛的瞩目。
《红》、《白》两剧在60年代后期被封为“革命样板戏”,于是,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红色芭蕾旋风”,芭蕾舞艺术以惊人的速度在各地传播和普及。在全国,从中央到地方,从专业到业余,从成人到少年形成了一个跳芭蕾的浪潮。芭蕾舞艺术走进平民的生活,真正成为平民的艺术。这场“样板戏普及运动”,对中国人是一次被革命浸染过的芭蕾舞知识和审美风格的普及教育。
(七)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干枯了多年的舞蹈又开始滋润起来了,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在人们的生活中又响起了“华尔兹”的音乐,与交谊舞久别的人们又开始跳起来了。在舞蹈界,很多中老年舞蹈家们重返舞台,一大批经典剧目被重新上演,如《荷花舞》、《孔雀舞》、《天鹅湖》等。文化部、国家民委多次举行了全国性的文艺调演,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繁荣了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多优秀的舞蹈作品,人们切身感受到了舞蹈艺术的又一个春天。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作品是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它荣获了“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奖”。1979年,甘肃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了以古丝绸之路上的善恶故事为背景,以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为题材的大型舞剧《丝路花雨》。该剧主要歌颂了创作盛世精品敦煌壁画的普通画家,赞美了中外人民源远流长的友谊。《丝路花雨》不仅剧情曲折复杂、人物形象生动,而且场面恢弘,服装精美,舞美设计与音乐都有新意。剧中的“琵琶舞”、“波斯舞”、“盘上舞”等舞段新颖别致,编排独特,尤其是剧中那些带有异域情调的舞蹈曾令当时的观众兴奋不已。就舞蹈艺术而言,《丝路花雨》的最大成就在于“复活”了敦煌壁画的舞蹈形象,在深入研究敦煌壁画乐舞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舞种——敦煌舞,其中“琵琶舞”中的“反弹琵琶伎乐天”的造型更是成了“敦煌舞”的经典标识。
舞剧《丝路花雨》的出现不仅在中国舞坛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而且创造了中国民族舞剧巡演世界的纪录。从此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持续不断的“古代乐舞复兴”,出现了一大批“仿古乐舞”,如:《仿唐乐舞》、《编钟乐舞》、《西夏古风》、《九歌》、《长安乐舞》、《汉风》、《铜雀伎》等等。中国“古代乐舞复兴”之风,不仅极大的丰富了艺术创作,而且继承和宏扬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舞蹈家们前所未有的艺术创作力。
从1980年以后的十余年间,中国舞蹈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舞蹈新时期”的阶段。自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开始,中国的舞剧创作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同时,小型舞蹈的创作是突飞猛进。1980年国家在大连第一次举办了全国性的舞蹈比赛,这一次比赛在中国20世纪舞蹈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涌现出了一批好的作品,如:《希望》、《金山战鼓》、《水》、《囚歌》、《养蜂的小妞》、《海浪》、《追鱼》、《无声的歌》等,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触及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人性的不同层面。中国的舞蹈编导们勇敢地从单纯的“庆丰收、过节日、歌功颂德”的创作模式中摆脱了出来,开始注意寻求和探索舞蹈艺术的文化内涵,探索民族文化的深层底蕴。舞蹈创作领域的文化意识开始苏醒。
这一时期,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出现了一个人才辈出、创作空前活跃的局面。张继刚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
1991年,由张继刚导演的一台名为《献给俺爹娘》的舞蹈专场晚会在北京舞蹈学院举行,这台晚会在中国舞蹈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是一台具有文化“寻根”意味的舞蹈晚会。张继刚有着深厚的黄土文化根基,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在舞蹈《黄土黄》、《俺从黄河来》、《一个扭秧歌的人》、《好大的风》等一系列作品中,张继刚充分挖掘民间舞蹈的表现力,讲述了黄土高原人的悲欢离合,作品深刻关注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农民的生存意识和生命意识。他的舞蹈注重情节,语言简练,刻画人物细腻,讲求戏剧的矛盾冲突,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张继刚是一个多产编导,自1986年以来的十余年间,共有160多部作品问世,这些作品不但赢得了荣誉,使他成为中国舞蹈界的“世纪之星”,也在舞蹈界之外为舞蹈界赢得了声誉,从而改变了人们对“民间舞蹈无法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的陈旧观念。
通过张继刚的这些作品清晰地折射出青年编导们怎样感受着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在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不是一味地去追随时髦,而是竭力地挖掘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不断探索和提高中国民间舞蹈的表现力。
中国舞蹈在整个20世纪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舞蹈队伍越来越壮大,舞蹈艺术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舞蹈创作领域思维活跃,观念更新,呈现出了多元文化格局。很多舞蹈家们在扎根于本民族文化这块深厚土壤基础上,努力寻求中西方舞蹈文化的结合点,不断尝试着以西方文化的观念,现代舞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读解中国传统舞蹈文化,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种探索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会表现的更加突出。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2

  • 下一篇文章:新时期中国小剧场话剧舞台美术简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教会大学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
  • ››蒙古族萨满舞(博舞)的历史变及其...
  • ››中国影戏的生存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 ››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思维方式...
  • ››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政治化
  • ››当代美国美学及其热点问题分析探讨...
  • ››关于审美现象的若干条件分析
  • ››浅谈西方古典美学
  • ››享受文学还是批判文学-传统视野下的...
  • ››文学正餐亦或文学零食-短信文学的文...
  • ››二十世纪管理会计的产生与演进
  • ››二十世纪中国法律史学论纲
  • ››二十世纪新诗理论的几个焦点问题
  •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
  •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西化”、“反...
  •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2)
  •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1)
  •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
  •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
  •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